高邮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高邮小巷爱情故事在何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1:39:17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口的老槐树

巷口那棵老槐树,少说也有百八十年了。夏天的时候,树荫能罩住半条巷子,老人们搬着马扎在底下乘凉,手里摇着蒲扇,聊的都是些家长里短。我常想,这树上要是能长出故事来,怕是比叶子还密实。就在上个礼拜,我又碰见隔壁单元的王奶奶,她正踮着脚想摘高处的槐花,说是要做槐花饼。我帮她摘了些,她端详着手里白莹莹的花瓣,忽然就笑了,说:“这味儿啊,跟我嫁过来那年一模一样。”

她这话头一开,可就收不住了。六十年前,她就是从这条巷子嫁过来的,新郎是巷尾李家的小子。那时候的婚礼简单,没有车队,没有司仪,新郎就这么踩着青石板路,一路放着鞭炮走过来接她。她说记得最清楚的,是两个人并肩往巷尾走时,两旁邻居探出头来道喜,谁家窗户上贴的大红喜字有点歪了,谁家门墩上蹲着的花猫被鞭炮吓得直窜。这些零零碎碎的细节,在她心里存了一辈子。

王奶奶拍了拍手里的槐花,像是自言自语:“你说这高邮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?不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烟火气里嘛。年轻时总觉得得是戏文里那样轰轰烈烈,老了才明白,他记得给我留一碗热粥,我记得给他缝一件厚衣,比什么都强。” 她说,老头子在的时候,每年槐花开都给她摘,后来老头子走了,她就自己摘,好像这么做,那个人就还在身边似的。

窗户里的灯火

沿着巷子再往里走,能看到一些老式的木格窗户。傍晚时分,窗户里陆续亮起温吞的灯火,把窗台上摆的几盆茉莉花照得影影绰绰。我认识住在这扇窗后头的小两口,他们是去年才搬来的,把老房子租下来,开了间小小的咖啡馆。

有一次我去他们店里,男的正在手冲咖啡,女的则在柜台上插花。店里没什么客人,收音机里放着咿咿呀呀的评弹。我开玩笑问他们,从大城市跑回这小巷子,习惯不?女孩笑了,指指窗外:“你看对面那家,一到饭点就飘出炒菜的香味。你再听楼上,那家的小孩每天七点半准时练钢琴,弹得不算好,但听着特别踏实。” 男孩接过话,说以前在写字楼里加班到深夜,回去只有冷冰冰的电梯间,现在好了,走几步就到家,邻居见了面还会问一句“吃了吗”。

他们的生活,好像和这条巷子长在了一起。他们的高邮小巷爱情故事在何处?或许就在那杯一起品尝的咖啡里,在午后一同晒太阳的慵懒里,在他们共同守护的这方小小天地里。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,只有想把日子过好的那份寻常心意。

巷子是老的,墙上的斑驳是岁月刻下的,但住在里面的人,他们的日子是新的,他们的感情也是活的。它可能是一起去菜场挑一条新鲜的鱼,也可能是雨天共撑一把有点漏雨的伞。这些瞬间太普通了,普通到当事人自己都可能忽略,可偏偏是这些瞬间,像水珠一样,一滴一滴,汇成了生活的长河。

所以啊,你要是真想知道答案,不妨找个傍晚,自己也来这巷子里走一走。看看那炊烟,闻闻那饭香,听听那屋里传出的笑语。答案,可能就在那扇虚掩的木门后面,等着你去发现呢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