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都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建筑俗称炮楼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9:52:14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和几个老同学聊天,不知怎么就扯到了大学生活。有个在昌都读过书的朋友突然笑起来:“你们还记得咱们学校旁边那片‘炮楼’吗?”这话一出,群里顿时热闹了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起那些年对于“炮楼”的故事。

说真的,第一次听到“炮楼”这个称呼时,我还挺纳闷的。那不就是学校周边几栋普普通通的居民楼吗?怎么得了这么个外号?后来才慢慢明白,这名字背后藏着不少故事。

“炮楼”这个名字怎么来的

其实啊,这些楼本身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普通的六七层住宅楼。但偏偏就建在大学城边上,位置那叫一个绝。大学生们课余时间想找个地方歇歇脚、聊聊天,学校食堂太吵,图书馆又得保持安静,这些楼里的小餐馆、咖啡屋就成了最好的去处。

我记得有家叫“老街坊”的小店,就在其中一栋楼的一层。店面不大,就四五张桌子,老板娘做的牛肉面却是一绝。那时候我们宿舍几个人,几乎每周都要去那儿吃上一回。有时候碰上考试周,店里坐满了复习的学生,大家安安静静地看书,偶尔抬头聊几句,那氛围,比图书馆都舒服。

久而久之,这些楼里聚集了不少面向学生的小生意。有打印店、小超市、理发店,还有各种小吃摊。学生们来来往往,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校园。也不知道从谁开始,这些楼就被叫成了“炮楼”。说实话,这名字乍听挺奇怪的,但用久了反而觉得亲切。

现在想想,这个称呼可能跟这些楼的形状有关——方方正正的,确实有点像老电影里的炮楼。再加上学生们总爱给熟悉的地方起外号,这个名号就这么传开了。

那些年在“炮楼”里的日子

大二那年,我和室友们在“炮楼”里租过一间小屋子,说是为了考研复习。实际上嘛,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打游戏、看电影了。那会儿觉得离开宿舍就是自由,现在回想起来,那段日子确实挺快乐的。

楼下有家打印店的老板我还记得,姓王,四十来岁的样子。他那儿打印特别便宜,一张才一毛钱。每次我们去打印资料,他总会多打几张当备用。“学生娃都不容易,”他常这么说,“我这也就是顺便帮帮忙。”

这些楼里还住着不少陪读的家长。记得有次我在楼道里碰到一位阿姨,她正在给儿子送饭。聊起来才知道,她家就在附近县城,为了孩子考研,特意在这儿租了房子。“孩子学习辛苦,我别的帮不上,就做做饭。”她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,我现在都还记得。

这些普普通通的“炮楼”,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记忆啊。它们不光是冰冷的建筑,更像是一个个温暖的小窝,把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和他们的故事都装了进去。

毕业前夕,我又去了趟“老街坊”。老板娘听说我们要走了,特意给每碗面都加了量。“以后就吃不到这么地道的牛肉面咯。”她半开玩笑地说。那一刻,我突然有点舍不得这个被我们戏称为“炮楼”的地方。

如今毕业好几年了,听说那片“炮楼”已经拆了不少,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商业楼。但在我记忆里,它们还是老样子——略显陈旧,却充满烟火气。那些在楼道里追逐打闹的日子,在小店里边吃饭边聊天的时光,都成了我们这群人共同的青春印记。

有时候我在想,每个大学旁边是不是都有这么个地方?它可能不叫“炮楼”,可能模样不同,但都一样装着年轻人最宝贵的几年时光。这些地方看似普通,却在无数人的记忆里闪闪发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