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门学生品茶工作室,海门学子茶艺交流空间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7:48:54 来源:原创内容

路过学校后街那栋爬满藤蔓的老楼时,总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茶香。叁楼的窗户总开着,偶尔传来年轻的笑声和古琴曲——那里就是海门学生品茶工作室。说是个工作室,其实更像我们这群学生的小小避风港。

记得第一次推门进去是个雨天,我抱着被淋湿的书本狼狈不堪。有个戴眼镜的学长正在茶台前冲洗茶杯,抬头笑了笑:“来得正好,水刚沸。”他递来的那杯凤凰单丛带着蜜香,瞬间驱散了雨天的阴郁。就是从那天起,我成了这里的常客。
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
你可能想问,学生喝茶能喝出什么花样?刚开始我也这么觉得。但在这个海门学子茶艺交流空间里,茶远比想象中丰富。大二的小陈是潮州人,她教我们如何用盖碗泡工夫茶,那些“关公巡城”“韩信点兵”的手法看得人眼花缭乱。学园林设计的李哥总能讲出每款茶背后的故事,比如西湖龙井为什么非得用手工炒制,武夷山岩茶的山场气息是怎么回事。

最有趣的是,这里从来不说教。大家就围着那张老榆木茶桌,谁想泡茶就自己动手。失败?太正常了。我第一次泡铁观音,闷太久差点苦出表情包,但没人笑话,反而讨论起为什么同一款茶每个人泡出来味道都不同。这种体验,和坐在教室里听课完全不一样。

慢慢地我发现,喝茶成了认识新朋友的媒介。上周来了个日本留学生,带着抹茶粉和茶筅,教我们体验里千家流派的点茶仪式。那个下午,我们比较着中日茶道的异同,从茶具聊到庭院设计,从陆羽的《茶经》谈到冈仓天心的《茶之书》。这样的交流,在别处还真不容易遇到。

现在每周五晚上,这里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茶会。有时是专门品鉴某个产区的茶叶,有时聊聊茶与文学的关系。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,带着好奇心过来就行。上周我们甚至尝试把现代诗和茶香搭配,那种奇妙的通感体验,让每个人都印象深刻。

说到底,这个海门学生品茶工作室最珍贵的,是给了我们一个放下手机、真实交流的空间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能安静地喝完一杯茶,和身边的人说说话,反而成了特别的事。茶汤由浓转淡的过程里,烦恼似乎也慢慢化开了。

如果你哪天在校园里闻到熟悉的茶香,不妨循着味道找过来。门永远开着,茶壶里总有热水,就像工作室墙上那行字写的:“一杯茶的时间,刚好够认识一个新朋友。”在这里,每一片茶叶都在等待遇见新的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