滕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巷记忆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3:15:13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条小巷子就在滕州火车站对面,隔着一片不大的广场。每次出站,第一眼看见的除了那栋方正的车站大楼,就是这条窄窄的、挤在楼房之间的巷口了。说真的,你要是匆匆路过,可能根本不会留意它。

巷口总有几个摆摊的。有个卖杂粮煎饼的大姐,我每次去都会买一个。她的手艺真叫一个熟练,面糊在鏊子上“滋啦”一转,打个鸡蛋,撒上葱花和薄脆,香味一下子就飘开了。这味道,几乎成了我记忆里这条小巷的开场白。有时候周末的傍晚,还能闻到不知从哪家窗户飘出来的炒鸡香味,混着大料的浓香,闻着就让人想家。

声音里的生活气

走进巷子,声音就热闹起来了。火车隆隆进站的声响,到了这里,被两边的楼房挡了一下,变得闷闷的,倒成了背景音。近处的声音反而清晰得很——旁边小卖部老板娘的招呼声,几个老街坊坐在马扎上聊天的家常话,还有那收音机里咿咿呀呀传来的吕剧唱段。这些声音混在一起,不觉得吵,反而让人心里踏实。

巷子不深,走进去百十米就到头了。两旁的居民楼有些年头了,墙皮斑斑驳驳的,露出里面砖头的颜色。阳台上晾着五颜六色的衣服,有的还养着几盆花草,绿油油的,给这老旧的巷子添了不少生气。地上是水泥路面,不太平整,下雨天得小心踩着砖头走,免得溅一身水。

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巷子里的人情味。去年冬天我来这里,看见巷子中间那栋楼的单元门口,贴着一张手写的通知,大概是提醒邻居们注意缴纳暖气费。字写得工工整整,下面还有人用笔添了一句“叁楼王奶奶的我帮着代交了”,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笑脸。就这么一件小事,让我在冷风里站了好久。这条车站旁的小巷记忆,最温暖的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。

巷子尽头有家修补衣服的小店,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脚踩缝纫机的样子专注得很。我问他生意怎么样,他抬头笑笑说:“还行,老街坊都认我这儿。”现在的商场里,衣服穿旧了扔了买新的多方便,可还是有人愿意把开了线的衣服拿来缝缝补补。也许补的不是衣服,是一份习惯,一种念想吧。

站在巷子里往外看,能看见火车站大楼上新挂的电子显示屏,滚动着红色的车次信息。而巷子这一边,时间好像走得慢一些。这种对比挺有意思的——一边是行色匆匆的旅客和现代化的车站,一边是悠然自得的居民和充满生活痕迹的小巷。它们就这么面对面存在着,谁也不打扰谁,各自有着各自的节奏。

这条滕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它不是什么旅游景点,也没有惊艳的风景。但对很多人来说,它可能意味着下班后的一碗热汤面,意味着出门前邻居的一声叮咛,意味着离家多年后归来时那份熟悉的烟火气。这些碎片般的小事,组成了我们对一个地方最真实的记忆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,昏黄的光晕洒在路面上。火车站广场上的灯也亮了,白晃晃的一片。我咬了一口手里热乎乎的煎饼,准备去赶火车了。回头再看一眼这条小巷,它静静地卧在那里,像是这座城市最平常却又最温暖的一个角落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