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凉品茶工作室花式服务,平凉茶艺体验多元定制
平凉这座小城总带着点慢悠悠的调调,尤其是拐进老巷子深处,青砖墙缝里都飘着茶香。前几天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:"知道现在茶馆都玩出什么花样了吗?"他带我推开一家挂着竹帘的工作室,那股焙火的岩茶香扑过来,我忽然觉得,从前那种抓把茶叶丢进玻璃杯的喝法,简直像在喝洗菜水。
当茶艺师的手悬在紫砂壶上
穿亚麻衫的茶艺师半跪在茶席前,烧水壶嘴里腾起白雾。她不像在泡茶,倒像在抚琴——注水时手腕轻旋,水流忽细忽粗,最后那一下"关公巡城",橙红的茶汤在六只品茗杯里转出均匀的弧度。我忍不住问:"这手法练了多久?"她眨眨眼:"比学电动车难多啦,光手腕发力就练了叁个月。"
旁边戴老花镜的大爷忽然插话:"我喝了四十年茶,头回见着能把水声弹出调子的。"他指着茶海里回旋的茶水,"瞧见没?这涡旋要是不圆,茶汤的厚薄就不匀。"茶艺师抿嘴笑:"您是老茶骨了。我们平凉品茶工作室花式服务最讲究的,就是把每个动作都做出韵律来。"
确实啊,看着茶叶在壶里舒展开,像慢镜头里的花开。有人觉得这是故弄玄虚,可当你尝到那杯带着山场气的凤凰单丛,舌尖能分辨出前调的花香和后调的奶香,就会明白这些动作真不是白折腾。
你的茶席你做主
最让我吃惊的是,这里居然能像火锅店选辣度那样定制茶席。穿汉服的大学生正围着茶艺师点单:"要那款会冒仙气的冷泡茶!"转头看见隔壁桌商务人士喝着叁十年老普洱,茶盘边还摊着合同草案。
茶艺师抱来乌木茶盒,掀开盖子的样子活像开首饰匣:"这位先生喜欢醇厚口感?试试武夷山核心区的肉桂。要是想要新鲜感,刚到的台湾东方美人带蜜香..."她突然压低声音,"其实平凉茶艺体验多元定制最打紧的,是让人找到最对脾气的茶。就像找对象,光看长相不行,得处着舒服。"
带着女儿来的母亲选了套果茶调饮,小姑娘把柠檬片插在杯沿,看花瓣在淡粉色的茶汤里打转。这种茶饮创新确实聪明——既留住茶的本味,又添了些让人欢喜的小花样。
窗外日头西斜,茶客换过叁拨。穿旗袍的阿姨们组团来学宋代点茶,电动茶筅转出青沫浮雪;年轻情侣缩在角落分享盏冰滴铁观音,玻璃壶里冰块化得慢,一滴茶汤要等十秒才落进容器。茶艺师穿梭其间,忽然在我桌前放下一盏茶:"看您坐半天了,请尝尝我们的镇店老白茶。"
枣香在喉头滚热地化开时,我忽然想起《茶经》里说的"精行俭德"。现在平凉的茶馆早不是老人打牌的地方,倒成了处让人安顿身心的驿站。那些花式服务说到底,不就是帮匆忙的现代人找回喝茶的欢喜心吗?茶凉了续上热的,人走了留下故事,这套路从唐宋茶肆到现在,其实从来没变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