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尔滨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哈尔滨站旁的小巷景致
哈尔滨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
每次从哈尔滨火车站出来,目光总会被对面那片低矮、密集的建筑群吸引。它们就那样安静地趴在那里,与身后这座宏伟的“新艺术运动”风格车站仿佛是两个世界。一个是宏大的叙事诗,另一个,则是写在皱巴巴纸页上的生活随笔。那天,我忽然生出一个念头,决定穿过宽阔的站前广场,去那些小巷子里走一走。
一脚踏入巷口,周遭的喧嚣像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了。火车站广场上的人声、车流声,瞬间变得遥远而模糊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气味,是家家户户窗户里飘出的饭菜香,是老旧砖石散发出的潮湿气息,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煤烟味。这种味道很北方,很扎实,一下子就让你从旅人的漂浮感里落了地。
这里的房子都有些年头了,墙皮斑驳脱落,露出了里面红色的砖块,像是岁月留下的伤疤。窗户也是老式的,有些还保持着木质的窗框,漆色剥落,透着一股子沧桑。巷子很窄,两旁的楼房似乎要向中间挤过来,头顶的天空被纵横交错的电线分割成碎块。阳光费劲地穿过这些障碍,在坑洼不平的水泥路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正是傍晚时分,巷子里的生活气息最是浓厚。几家小馆子门口冒着热气,老板娘系着围裙,正利索地捞着锅里的面条。那香味啊,直往鼻子里钻,比车站里那些连锁快餐店诱人多了。旁边杂货店的老板,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门口,摇着蒲扇,眯眼看着来往的街坊。有刚下班的人,提着公文包,在小菜摊前挑挑拣拣,和摊主说着我听不大懂的本地话,语气熟络得很。
我突然觉得,这哈尔滨站旁的小巷景致,才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脉搏。火车站里,南来北往的都是过客,行色匆匆,彼此不过是背景板。而这里,住着的是扎根于此的人。他们的生活不宏大,却充满了细碎的温暖和坚实的质感。你看那个在巷子口追逐打闹的孩子,他的童年记忆里,一定有这条窄窄的通道和永远也跑不完的转角。
再往里走,能看到一些住户在窗台上养着花草,绿油油的,给这片灰扑扑的色调增添了不少生机。偶尔有自行车铃叮铃铃地响过,骑车的人得小心翼翼地避开路边的杂物和偶尔蹿出来的猫。这一切都慢下来了,和几步之外那个追求效率与速度的交通枢纽,形成了奇妙的对照。
我站在巷子深处回头望,还能看见火车站那高耸的穹顶。它就那样沉默地矗立在现代化广场的另一端,像一个华丽的舞台背景。而我所在的这条哈尔滨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才是真正的后台,是卸了妆的、带着生活痕迹的真实面孔。这里没有匆忙的告别与迎接,只有日复一日的开门七件事,是柴米油盐构筑起的安稳。我想,或许每座城市的车站对面,都藏着这样一条巷子吧,它收藏着这座城市最本真的呼吸和心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