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光火车站300一次,明光站台服务每回叁百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8:10:27 来源:原创内容

明光火车站300一次

老张把叁轮车停在明光火车站出站口的斜对面,这是个黄金位置。他熄了火,摇下车窗,点上一支烟,目光懒洋洋地扫过出站的人流。这动作他重复了十几年,闭着眼睛都能画出一条完美的扫描路线。有人朝他这边张望,他也不急着吆喝,只是慢悠悠地吐个烟圈。他心里跟明镜似的,该来的总会来。

果然,一个背着大编织袋、头发有些花白的男人蹒跚着走过来,操着浓重的口音问:“师傅,北边的李家坳,去不?”老张没直接回答,他把烟头摁灭,这才转过头,伸出叁根手指,不紧不慢地说:“明光火车站300一次,就这个价,远近都这个价。”那男人愣了一下,嘴唇动了动,似乎想还价,但看着老张那不容商量的表情,又瞅了瞅自己那沉重的行李,最终还是一咬牙,点了点头。

这“明光火车站300一次”的规矩,可不是老张心血来潮。早些年,他也跟别的司机一样,看人报价,近的少要点,远的多收点。可时间一长,他发现自己亏了。为啥呢?讨价还价费口水,为了十块二十块的,能跟客人磨上半天,耽误工夫不说,还常常闹一肚子不痛快。而且,从这火车站出去的,大多是周边乡镇的,说实话,再远又能远到哪儿去?

有一天,他烦了,干脆找了个纸板,用粗记号笔写上“明光站台服务每回叁百”,往车头一放。嘿,您还别说,自打立了这块牌子,生意反倒清爽了。客人过来一看,价格清清楚楚,能接受就上车,不能接受就找别家,省去了很多口舌。老张觉得,这买卖做得硬气,自己也轻松。

当然,也不是没人质疑过。有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就说过:“大叔,你这不合规矩啊,打表或者按公里数算才合理嘛!”老张当时正帮着客人把一箱土鸡蛋搬上车,头也没回地答:“我这车,我这人,还有这十几年的路,加一块儿,就值这个价。你觉得不合理,站前头有排队的出租车,您请便。”那年轻人讪讪地走了。老张心里想,我这不是出租车,我这是点对点的“专车服务”,从这火车站门到你家门口,包接包送,还包你行李安安全全的。

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,“明光火车站300一次”几乎成了老张的个人标签。他甚至有点喜欢上这种直来直去的交易方式。它简单,干脆,充满了某种古老的契约精神——我报了我的价,你点了你的头,这笔买卖就成了,剩下的,就是我老张把你妥妥帖帖地送到地方。这让他感觉自己不像个拉活的,倒像个完成托付的伙计。

有一次,他送一个老太太回村,路上车胎被扎了。他二话没说,让老太太在车里坐着,自己顶着大太阳,吭哧吭哧地换备胎,弄得满手油污。到了地方,老太太心疼他,非要多给五十块钱。老张一边擦着手,一边摆手:“说好了明光站台服务每回叁百,那就是叁百,多一分我不要。”他觉得自己守的不是价格,是心里那条线。

黄昏时分,最后一班火车进站的汽笛声传来。老张发动了叁轮车,准备再接一单就收工回家。他看着那座熟悉的、有些老旧的站房,心里琢磨着,明天,后天,大概还是会这样过吧。有人需要从这儿离开,也有人需要从这儿回家,而他呢,就负责中间这一段路。叁百块,连接着火车站和某个人的归途,这么一想,这价钱,似乎也承载了一点别的东西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