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票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,北票站附近巷子位置
北票站周边的小巷子
昨天在菜市场碰到个老邻居,拉着我问:"听说你常往火车站那边跑,知不知道北票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?"这一问倒把我问乐了,这不正是我最近经常琢磨的事么。
要说北票站附近巷子位置,得先说说这座老站的格局。车站正对着那条大马路大家都熟悉,但往东走二百米有个岔路口,拐进去别有洞天。青石板路面的巷子窄得刚够叁轮车通过,两侧是有些年头的红砖墙,墙角青苔长得正旺。早晨七八点钟过去,能遇见推着自行车卖豆腐脑的大叔,车把上挂着的铃铛叮当作响。
巷子深处有家开了叁十年的修鞋铺,老师傅总是坐在小马扎上,鼻梁架着老花镜。有次我去补鞋跟,见他正给隔壁餐馆服务员的工鞋钉掌,聊起来才知道,这条巷子藏着叁家家庭旅馆,价格实惠,特别适合赶早班车的旅客临时歇脚。
往巷子更深处走,偶尔能闻到油炸糕的香味。那是藏在民居里的小作坊,只做早市和晚市。老板娘炸糕时总爱和熟客唠嗑:"咱这位置不算好找,但老主顾都认这个味。"她说的倒是实话,我第一次找到这家店,还是跟着香味才摸到地方的。
不过要说找起来最费劲的,还得数巷子尽头的旧书摊。老板把书刊摆在自家院门口,雨天就收到屋檐下。有次我淘到本1982年的列车时刻表,虽然早已失效,但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当年旅客手写的笔记,挺有意思。
其实在车站西侧也有几条相似的巷子,不过那边多是住户,少了些烟火气。倒是巷口修自行车的老爷子那儿经常聚着人,等待的工夫就能把周边巷子的情况打听个八九不离十。
记得有回碰见问路的年轻人,说要找便宜实惠的餐馆。我指着巷子中段那个蓝色布帘:"掀帘子进去,炒饼做得特别地道。"后来又在巷子里遇见他,说是连着叁天都在那儿解决晚饭。
这些巷子白天和夜晚是两副模样。白日里是市井生活的节奏,傍晚时分,各家厨房飘出的饭菜香混在一起。有户人家院里的枣树探出墙头,秋天时枝头挂满果,路过的孩子常眼巴巴地望着。
车站周边这些巷子就像这座小城的毛细血管,看着不起眼,却充满活力。每次穿行其间,总能发现点新变化——可能是新开了家早餐铺子,也可能是某户人家翻修了门脸。这些变化轻轻的,不张扬,却让这条老巷始终保持着生机。
所以要是有人问起北票站附近巷子位置,我总会多说几句。这些藏在车站身后的巷弄,或许没有主街的气派,却保留着这座小城最本真的温度。下次你若从北票站下车,不妨也往边上走走,说不定能在哪条巷子里,遇见让你驻足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