弥勒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弥勒约地区初中生一次500元
那天在菜市场听到的对话
前天早上买菜时,隔壁摊位的大姐一直在打电话,声音忽高忽低。她对着手机那头反复说着:“你说这事靠谱吗?弥勒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这价钱听着都让人心里发慌...”我手里的芹菜差点掉地上,这个数字像根刺扎进了耳朵。
回家路上我一直在琢磨,现在有些家长是不是太着急了?听说有些家庭条件不错的,给孩子请家教一节课就要叁四百。可要是把成绩和金钱直接挂钩,比如考多少分给多少钱,这事儿就变味了。邻居家孩子上学期期末考,家长答应每科上90分奖励500,结果孩子那段时间天天熬夜,考完直接去医院挂了叁天水。
说到弥勒约地区初中生一次500元这个现象,我倒想起另件事。上个月和当老师的朋友吃饭,她说现在有些学生周末比平时还忙,上午钢琴课,下午英语班,晚上还要写作业到十点多。有个学生偷偷告诉她,妈妈答应只要期中考试进前十,就直接给500块现金。
其实能理解家长们的苦心。现在竞争这么激烈,谁不想自己孩子出息呢?可是用钱当诱饵,短期看是有效,长期来说,会不会让孩子觉得学习就是为了那几张钞票?我侄子去年中考前就是这样,后来上了高中,没人给奖励了,学习劲头一下子就松了,说“没动力了”。
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能给点奖励。孩子考得好,带他去吃顿好的,买本喜欢的书,或者全家一起出去玩,这些都比直接给钱强。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,努力本身是件值得骄傲的事,不是单纯为了那个结果。
前几天在小区看到个初中生坐在长椅上一动不动,我以为是身体不舒服。走近才发现,他正对着一张皱巴巴的试卷发呆。他说这次数学差两分就能拿到妈妈承诺的500块奖励了,现在不知道回家该怎么交代。那失落的样子,看得人心里真不是滋味。
教育这事吧,就像种花,水浇多了会烂根,肥施多了会烧苗。现在很多家长都陷入了一种焦虑,看见别人家孩子报什么班,自己也赶紧跟着报,生怕落后一步。有时候想想,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么多补习班,不也好好长大了?
可能真正重要的是帮孩子找到学习中的乐趣。就像我闺女,小时候特别喜欢观察蚂蚁,我就陪她蹲在院子里看,后来她生物一直特别好。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,可比任何外在奖励都有力量。
说到弥勒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这个话题,我突然想起昨天在文具店遇到的事。两个初中生在挑笔记本,其中一个说:“这个月要是能再进步五名,我就能拿到500块,到时候把这套漫画全买了。”另一个孩子小声嘀咕:“我爸妈说,我考好了他们比什么都高兴。”
回家的路上,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。我在想,也许最好的奖励,是周末陪孩子去爬次山,是认真听他讲学校里的趣事,是在他沮丧时给个拥抱。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,反而会在孩子心里种下最珍贵的种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