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宫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,南宫已开放的小巷有哪些
最近不少朋友都在问,南宫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?说实话,我也挺好奇的。趁着周末天气不错,我特意去转了一圈,还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变化。
走到老城区这边,能明显感觉到和上个月不太一样。原先好些拉着卷帘门的小巷口,现在都敞开着,巷子深处飘来阵阵食物香气。比如文昌巷,巷口那家糕点铺重新开张了,新鲜出炉的芝麻饼香味能飘出老远。往巷子里走几步,裁缝铺、钥匙店都亮着灯,老师傅正低头忙活手里的活儿。
几条值得逛逛的小巷
要说现在南宫已开放的小巷有哪些,我觉得这几条特别有生活气息。除了刚才说的文昌巷,旁边的马家胡同也热闹起来了。巷子不宽,但两边摆了好些小摊位,卖蔬菜水果的、做糖画的,还有个阿姨在现包馄饨。我站在那里看了会儿,她动作特别利落,一个个馄饨像小白鸽似的从她手里飞出来。
再往南走,文化街后面的刘家巷也开门迎客了。这条巷子比较安静,开的都是些文创小店。有家做手工皮具的,老板正在打磨皮料,店里挂着各种皮包、钱包。隔壁是家书屋,书架直达天花板,需要爬梯子才能取到最上面的书。坐在窗边看书的人不少,但特别安静,只能听见翻书的声音。
对了,差点忘了说李家大院那条巷子。这里和前面几条不太一样,主要是些手工艺人。有位老银匠在门口打磨银饰,他说这条巷子刚开放半个月,生意正在慢慢恢复。隔壁是做木雕的,满地的刨花散发出好闻的木香。
转到中午,我正好饿了。发现南宫这些小巷子里藏着不少小吃店,有的连招牌都没有,但门口排着队。站在巷口犹豫要去哪家时,旁边一位大爷热情推荐:“去前面那家面馆吧,他家的臊子面是祖传手艺。”跟着人流走过去,果然,不大的店面坐得满满当当。
边走边看,我发现这些重新营业的小巷有个共同特点——都保留着原来的味道。没有过度装修,还是那些老店铺、老手艺,只是多了些烟火气。修鞋的大叔边干活边和客人聊天,卖豆腐脑的摊主记得老顾客的口味,这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。
在巷子里转悠时,我注意到不少细节。比如巷口的公告栏贴了营业时间,有些店铺门口挂着“已消毒”的牌子。看来在恢复营业的同时,管理方也做了相应安排。这对我们这些来逛的人来说,确实更放心些。
太阳西斜时,我准备离开。回头看看这些巷子,灯笼陆续亮起,炊烟袅袅,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。可能这就是大家关心南宫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的原因吧——我们想念的不只是那些店铺,更是这种热闹、亲切的生活氛围。
如果你也想去逛逛,建议挑个不赶时间的下午。在这些巷子里慢慢走,看看手艺人的绝活,尝尝地道的小吃,和街坊邻居聊上几句。这种体验,大概就是老城南最动人的地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