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江水磨工作室喝茶,水磨茶坊品茗时光
推开内江水磨工作室那扇老木门,仿佛跨进了另一个时空。青砖墙上挂着蓑衣斗笠,石磨盘改成的茶桌还留着粮食碾过的痕迹,空气里浮动着普洱熟茶特有的陈香。穿棉麻布衫的茶艺师正往陶壶里注水,水声和檐角风铃响在一处,倒是奇妙的和谐。
朋友年初就跟我推荐过这儿,说是在老城区巷弄里藏着的宝贝。老板把祖传的水磨坊改成茶室,既留着祖辈的劳作记忆,又给老物件找了新用途。我盯着墙上那组老照片出神——黑白的影像里,戴头巾的妇人正推着磨盘,谷粒从石缝间缓缓流淌。
茶香里的旧时光
“试试我们自藏的十年熟普?”茶艺师端来素色陶盏。茶汤在杯里转出琥珀色的光晕,入口竟是意想不到的柔滑。她笑着说:“用山泉水泡的,水磨坊最早就是看中这股活水。”
邻座几位老人正在下象棋,偶尔啜口茶,操着方言闲聊。穿堂风吹过天井里的桂花树,筛落细碎的光影。这种闲适,让人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过的暑假。现在满大街的网红奶茶店,到底比不过这般实实在在的温润。
第二泡茶汤颜色更深些,回甘也愈发明显。老板过来添水,随口说起他祖父经营水磨坊的旧事。那时候十里八乡都来这儿磨面,石磨吱呀响终日不停。现在改成了茶室,老主顾的孙辈倒成了新茶客。
“物件老了,用处变了,但让人聚在一起的本质没变。”他抚着磨盘上的纹路,“从前是为一袋粮食,现在是为一口茶。”这话让我琢磨了许久。
暮色渐起时,茶已泡过七巡,味道淡了,余韵却更长。走出工作室,巷口飘来饭香,谁家孩子在青石板路上跑过。突然觉得,这样在内江水磨工作室喝茶的午后,像给紧绷的日子松了根弦。有些地方就是这样,它不急着让你记住什么味道,反倒让你想起曾经遗忘的节奏。
改天要带父亲来。他总念叨现在的茶喝不出从前的味道,或许该让他来水磨茶坊坐坐。老的石磨,老的茶,老的情分,这些东西凑在一起,大概就能拼出他记忆里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