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节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邻近小巷标价二百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5:39:01 来源:原创内容

霓虹灯下的灰色地带

晚上九点的毕节火车站,依然是人来人往。出站口的出租车排着长队,拉客的吆喝声此起彼伏。我拖着行李箱往外走,突然有个中年男人凑过来,压低声音说:“兄弟,住店不?干净便宜,就在旁边巷子里。”我摆摆手正要离开,他却神秘兮兮地补充了一句:“还有特殊服务,200块一次,这条巷子都这个价。”

这话让我愣住了。200块钱一次?我下意识地朝那条巷子望过去。昏暗的灯光下,几家旅店的招牌若隐若现,偶尔有人影在巷口晃动。说实话,这个价格低得让人吃惊,但也让人心里发毛。这么便宜,背后会不会有什么猫腻?

我站在车站广场上犹豫了一会儿,最后还是决定走过去看看。倒不是真想去体验那种服务,纯粹是好奇心作祟。这条巷子离车站也就两百米左右,可一走进去,感觉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外面的繁华喧嚣突然就远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清的压抑感。

巷子里的明码标价

巷子不宽,勉强能容下一辆小车通过。两侧是些老旧的居民楼,底层被改造成了小旅馆、小餐馆。几个女人靠在旅店门口聊天,看见我进来,她们互相使了个眼色。其中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女人朝我走来:“帅哥,住宿啊?我们这儿便宜,一晚上八十。”

我点点头,随口问道:“刚才听人说,你们这儿还有别的服务?”

她笑了,露出两颗金牙:“你说那个啊,200块一次,包你满意。这条巷子都是这个价,隔壁那几家也一样。”她指了指前面几家旅馆,“我们这儿安全,经常有铁路上的来。”

这话说得直白,反倒让我不知道该怎么接。200块钱一次的服务,在这条邻近小巷里似乎成了公开的秘密。我又往前走了几步,果然,另一家旅店的老板娘也给出了同样的报价:“二百元,全套服务。”她说得轻描淡写,就像在菜市场报菜价一样自然。

站在巷子中间,我忽然觉得有些荒谬。这些女人看起来都不年轻了,眼角的皱纹在灯光下特别明显。她们的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感情色彩,就是纯粹的交易口吻。200块钱,在城里可能就是一餐饭的钱,在这里却成了肉体的价格标签。

有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——这些旅馆门口都放着个小板凳,上面坐着个看似无所事事的男人。后来我才想明白,那大概是看场子的。这种地方,怎么可能没有人在背后控制呢?

我又想起刚才那个拉客的中年人。他应该和这些旅馆有合作,每拉来一个客人就能拿到提成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其实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。从拉客到提供服务,再到安全保障,每个环节都有人分工负责。

正准备离开时,我听见两个刚做完交易的男人在巷口聊天。其中一个说:“便宜是便宜,就是条件太差了。”另一个接话:“将就吧,这价格还要啥自行车。”他们的对话很随意,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了。

走出巷子,重新回到车站广场的灯光下,我长长地舒了口气。刚才那半小时就像做了场梦。霓虹灯依然闪烁,列车进站的广播声依然清晰,可那条巷子里的世界,却仿佛与这里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。

这件事过去好几天了,但我还是会时不时想起那条巷子,想起那些报价200元一次的女人。她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?为什么会选择做这行?这些问题,恐怕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了。每条火车站旁边,似乎都有这样一条说不清道不明的小巷,它们存在着,却又被大多数人刻意忽视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