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林火车站小巷子,海林车站旁小胡同
熟悉又陌生的转角
每次路过海林火车站,我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那条不起眼的小巷子。它就在出站口往右拐的地方,窄得勉强能容两辆自行车并排通过。说实在的,要不是有个卖烤地瓜的大爷常年在那儿摆摊,估计很多旅客根本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。
巷子两边的墙皮有些剥落,露出里面深浅不一的砖块。墙角长着些不知名的野草,春夏时节绿油油的,到了秋天就变成一片枯黄。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巷口那盏老旧的路灯,灯罩已经泛黄,晚上会投下昏黄的光晕,把整条巷子照得朦朦胧胧的。
上周叁下午,我又一次路过这里。这次没急着赶路,索性就把电动车停在巷口,信步走了进去。卖烤地瓜的大爷正靠在墙边打盹,炉子里飘出丝丝甜香。往里走,能听见两旁民居里传来的锅铲声、电视声,还有小孩练琴的叮咚声。说真的,这条海林火车站小巷子就像个时间的容器,把这座小城的烟火气都装在了里面。
巷子里的寻常日子
越往深处走,越能感受到这条巷子的温度。有位大姐正在自家门前晾衣服,看见我这个生面孔,也只是友善地笑了笑。她家窗台上摆着几盆月季,开得正艳。隔壁院子里,两个老人在下象棋,旁边还围着叁两个观战的。棋子落在木质棋盘上的声音,清脆得很。
我忽然想起小时候,外婆家附近也有这样的小巷。那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总爱在巷子里追跑打闹,直到各家大人站在门口喊吃饭才肯散去。现在的孩子怕是很少有这样的体验了。这条海林火车站小巷子,倒是保留了几分从前的味道。
再往前走,巷子出现了分岔。左边继续延伸,右边则通向一片老居民区。我选了左边那条,发现尽头居然有家修鞋铺子,老师傅正戴着老花镜,一针一线地缝补着一只皮鞋。这场景让我愣了好一会儿——现在街上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手艺人了。
车站旁小胡同的晨与昏
第二天清晨,我特意起了个大早,又来到这条巷子。清晨的海林车站旁小胡同完全是另一番光景。早点摊子冒着热气,上班的人匆匆走过,手里拎着刚买的豆浆油条。巷子里回荡着自行车铃声和互相问候的声音。
让我惊讶的是,清晨的巷子居然这么热闹。有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年轻妈妈,有遛狗的老人,还有在小空地上打太极的一群人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原来承载着这么多人的生活日常。
傍晚时分我又来了一趟。夕阳把巷子染成了金黄色,下班回家的人多了起来。各家厨房飘出炒菜的香味,夹杂着父母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呼唤声。早晨那份匆忙的活力,此刻已经化作温馨的居家气息。我站在巷口看了很久,心里莫名觉得踏实。
这条海林车站旁小胡同,就像这座城市的心跳,平稳而有力。它见证着每一天的开始与结束,承载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。虽然就在火车站旁边,却仿佛自成一个世界。
寻常中的不寻常
前天又下了一场雨,我撑着伞再次走进这条巷子。雨水顺着屋檐滴落,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。巷子比平时安静许多,只有雨声和偶尔传来的火车汽笛声。
走到巷子中段,我发现墙上爬满了爬山虎,雨水洗过的叶子绿得发亮。一位老人正坐在门洞里听收音机,里面放着咿呀呀的戏曲。他朝我点点头,指了指旁边的板凳。我们就这么静静地坐着,听着雨声和戏曲声交织在一起。
这条海林火车站小巷子教会我一件事:最美的风景往往就藏在最平常的地方。它不需要多么壮观,也不需要特别修饰,真实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景致。现在每次朋友来海林,我都会带他们来这条巷子走走。虽然他们一开始都觉得很奇怪,为什么非要来看一条普通的小巷,但走完整条巷子后,每个人的表情都会变得很柔和。
昨天下班路过时,发现巷口那盏老路灯换新的了。新灯很亮,把整条巷子照得清清楚楚。但我偶尔还是会怀念以前那盏老灯昏黄的光晕,就像怀念某个远去的旧时光。不过转念一想,路灯会换,巷子里的生活却还在继续,这就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