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节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,毕节夜间小巷是否开放
对于毕节夜晚小巷的遐想
昨天和老家来的表弟吃饭,他突然问我:"听说毕节老城区挺有味道的,要是晚上十点想去转转,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还进得去吗?"这话倒把我问住了。作为在毕节生活了十几年的人,我发现自己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。
仔细想想,毕节的巷子分很多种。市中心那些临街的巷口,晚上十点正是热闹的时候。烧烤摊的烟火气顺着巷子飘出来,便利店还亮着灯,叁叁两两的年轻人说笑着走过。这种巷子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始终保持着活力。
不过要说真正有年代感的老巷子,情况就不太一样了。去年秋天我陪摄影朋友取景,晚上九点多走进一条青石板路的老巷。越往深处走,路灯越稀疏,两旁的老木门都紧闭着,只有偶尔从窗户透出的电视荧光。那时我才注意到,很多老住户睡得早,巷子里的生活节奏在入夜后确实慢下来了。
现在城市管理越来越规范,大部分巷子都安装了路灯和监控。我有个住在南关社区的朋友说,他们那条巷子去年新装了五盏太阳能路灯,晚上亮堂堂的。不过他也提醒,有些特别偏僻的支巷,晚上还是不太建议独自前往,这倒不是安全与否的问题,主要是照明条件有限,不熟悉路况容易磕着碰着。
其实观察巷子里的商铺也是个好办法。要是巷子里还有小店开着门,老板坐在门口摇扇子,那这条巷子通常可以放心走动。这些开店十几年的大叔大妈最熟悉情况,要是看见生面孔,还会热心地提醒哪段路灯光暗,该怎么绕行。
记得有次加班晚归,我特意绕道穿过文昌路那片老巷子。晚上十点十五分,居然遇见个推着小车卖糍粑的老伯。他说在这片卖了二十年,闭着眼睛都能摸清每块石板。那天我买了份糍粑,站在巷口和他聊了会儿。他说现在巷子比以前亮堂多了,晚上经常有散步的居民,节假日还有些年轻人来找老建筑拍照。
这些年在旧城改造中,很多老巷子确实焕发了新生。青石板重新铺过,墙壁绘上了民俗画,既保留了韵味,又增添了安全设施。不过话说回来,每条巷子情况不同,要是真拿不准,站在巷口观察几分钟就能感觉出来——有人气、有灯光、有开门店铺的,通常都没问题。
表弟听我这么说,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我们约好下周找个晚上,去他感兴趣的那几条巷子实际走走。毕竟有些事情,还是要亲自去看看才能知道最真切的样貌。就像这座城市里无数条巷子,在夜色中静静等待着懂得欣赏它们的脚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