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子茶艺交流空间
最近路过学校后街,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小店。浅木色招牌上写着“惠州学生品茶工作室”,透过落地窗能看到几组学生围坐在茶席前。推门时风铃叮当作响,有个扎马尾的女生从茶海前抬头对我笑笑:“同学要试喝今天的新茶吗?”
说实话,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家普通奶茶店。但接过陶杯时闻到的是清幽的兰花香,尝到的茶汤带着天然蜜韵。正在冲泡的男生边烫茶具边说:“这是师兄从凤凰山带回的单丛,你们尝尝和市面上的调味茶有什么不同?”
茶香里的相遇
工作室主人是文学院的陈学姐。她洗茶时告诉我,去年做课题时发现很多同学整天捧着糖精饮料,却没人尝过真正的工夫茶。“当时就想弄个能让年轻人轻松接触茶文化的地方。”她手腕轻压注水,茶香瞬间蒸腾起来,“你看,这片绿叶从采摘到入口,藏着多少故事啊。”
常来的计算机系小王现在能准确分辨岩茶的火功。他转动着茶杯说:“比起在宿舍打游戏,在这儿亲手泡茶更像调试程序——水温是参数,时间算代码,每次都能编译出不同风味。”隔壁桌美术生正在用钢笔描画茶叶舒展的形态,纸页边缘还记着茶汤的色值编号。
窗外暮色渐浓时,茶台变成了跨学科沙龙。理工科同学讨论茶多酚的分子结构,文史专业的接着讲《茶经》里的唐代饮茶习俗。有个总沉默的男生突然开口:“原来古人也和我们一样,会为喝到好茶开心整天啊。”
这种特别的学子茶艺交流空间,慢慢成了校园里的秘密基地。昨天看见新生小琳教韩国留学生用盖碗,虽然语言不通,但两人通过比划水温、模仿茶香表情,居然交流得热火朝天。茶汤倒进冰裂纹杯盏时,所有人都笑了。
现在经过工作室,常能看到有人在茶席前写作业,偶尔抬头喝口茶继续奋笔疾书。紫砂壶嘴冒出的白雾带着竹叶香,混着书页翻动的声音,竟比咖啡厅更让人安心。有次碰到班长大晚上来讨教:“明天要答辩了,有没有让人冷静的茶?”
陈学姐最近开始带大家用本地山泉水试茶。比较不同水源冲泡的茶汤时,总有人惊呼:“原来惠州的水这么甜!”那个总坐角落的姑娘悄悄拍了茶席发朋友圈:“四年大学,终于找到让心跳慢下来的地方。”
茶则舀起茶叶的沙沙声里,多少故事正悄悄展开。或许毕业后各奔东西,但总会记得某个午后,在某杯茶里尝到的青春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