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州泄火的小巷子,朔州清心的小巷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22:54:16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会儿刚入秋,太阳还挺晒的。我走在朔州老城区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砖瓦房。巷子窄,两个胖子并排走都得侧身。说实话,这条小巷子真不起眼,可住这儿的李大爷说,它有个挺特别的名字——泄火巷。

巷口有棵老槐树,树荫浓得能遮住半条路。下午四五点钟,总有几个老人坐在树下的石凳上,摇着蒲扇下象棋。我头一回从这儿过,正赶上两个老爷子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,可没几分钟又笑呵呵地继续下了。“在这朔州泄火的小巷子里,”李大爷给我递了杯凉茶,“多大的火气,吹吹风、说说话也就散了。”

巷子深处的烟火气

再往里走,能闻到各家的饭菜香。张家在做红烧肉,李家在炒青菜,那味道混在一起,反倒不觉得冲突。巷子中段有口老井,井圈被井绳磨出了深深的凹痕。虽然家家通了自来水,可夏天还是有人喜欢打井水冰西瓜。隔壁的王婶说,用井水冰过的西瓜,吃起来格外甜。

有个周末下午,我看见两个小孩在巷子里追着跑,不小心撞倒了刘奶奶晾的豆角。孩子吓坏了,站在原地不敢动。刘奶奶倒是没生气,反而抓了把糖果塞他们手里:“没事儿,晒晒还能捡起来。”她转头看见我,笑了笑说:“这朔州清心的小巷弄里住久了,啥事儿都想得开。”

确实,在这条巷子里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。早上能听见卖豆腐的梆子声,傍晚能闻到谁家煎鱼的香味,夜里偶尔还有邻居在院子里拉二胡。这些声音和气味,织成了一张网,把日子兜得稳稳的。

巷尾住着个做木工的老陈,他的作坊里总是飘着木屑的清香。有回去他那取定做的小凳子,他正对着块木头端详。“这木头啊,”他头也不抬地说,“得顺着它的纹理来,急不得。”他手里的刨子推过去,薄薄的木卷儿就轻轻落下,那动作慢得让人心静。我在那儿站了半个钟头,居然不觉得闷。

前两天又路过那条巷子,看见几个年轻人拿着相机在拍照。带队的说,这里马上就要改造了。我忽然有点怅然,站在巷口看了好久。夕阳斜照,把整条巷子染成了金色,老槐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。或许再过些日子,这条朔州泄火的小巷子会变个模样,但那些在巷子里慢慢沉淀下来的时光,那些在寻常日子里找到的宁静,大概会一直留在记得它的人心里吧。

李大爷还是每天坐在槐树下,他说不管巷子怎么变,这树荫还在,这井水还甜。我想也是,有些东西,总归是变不了的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