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天津学生800元通话3小时
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有点离谱对吧?一个初中生,花八百块钱就为了打叁小时电话?我刚听说时也觉着是不是听错了,可身边朋友家的孩子还真有这么干的。
电话两头的秘密
小伟妈妈那天翻看手机账单,突然发现多了笔八百块的支出。她以为是诈骗短信,仔细一看,竟然是儿子拨出的电话费。更让她懵的是,这通电话整整打了叁个小时。你说现在微信视频都不要钱,这孩子图啥呢?她忍着火气去问,小伟支支吾吾说,是和隔壁班的学霸讨论数学竞赛题。
“讨论题目?叁小时?骗鬼呢!”小伟妈妈在家长群里吐槽,没想到这一说可炸锅了。原来好几个家长都遇到过类似情况。有个女孩偷偷用压岁钱充值电话卡,就为了每晚和转学到外省的好友聊会儿天。还有个男孩更绝,每个月省下零花钱,就为了和在国外打工的爸爸多说说心里话。
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纳闷。现在的小孩不都抱着手机玩游戏刷短视频吗?怎么还倒回去用最“古老”的电话聊天?后来慢慢琢磨出味儿来了——这年头,微信聊天随时可能被爸妈“检查”,游戏时间被严格限制,连看个视频都得共享屏幕。唯独打电话,特别是用自己零花钱充值的电话,反而成了他们难得的“私密空间”。
你想啊,现在的孩子活得太透明了。在学校有监控,回家有家长盯着写作业,连社交账号都可能被随时登录。那通天津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买的哪是通话时间啊,分明是叁个小时完全属于自己的,没人打扰的小天地。
八百块买来了什么
我后来特意问了几个孩子。有个小姑娘说得挺实在:“在电话里,我不用假装很爱学习,不用装得很乖。可以和好朋友说班主任今天衣服穿反了,可以吐槽爸妈又偷偷翻我抽屉,甚至可以对着电话哭一会儿。”她说这些时眼睛亮晶晶的,那八百块钱对她来说,花得值。
另一个男孩说得更直接:“打游戏我妈会推门进来,发微信她总要问在和谁聊,只有打电话她最多说句‘别打太久’。”他上个月也办了张电话卡,时不时和小学同学天津学生800元通话3小时,聊新学校的趣事,聊暗恋的女生,聊那些不好意思当着面说的话题。
这事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,那时候没有手机,我们就写纸条,传小本子。虽然形式不一样,但那份渴望交流、需要独立空间的心情,还真是相通的。现在孩子条件好了,八百块钱说花就花,可仔细想想,他们获得的快乐和自由,和我们当年传纸条时的心情,其实差不多。
当然不是说鼓励孩子乱花钱。八百块对初中生来说不是小数目,很多孩子得省吃俭用攒好久。但换个角度想,他们愿意为这样的交流付出代价,不正说明这样的沟通对他们来说特别珍贵吗?
有个家长后来想通了,她和儿子约定:只要期末考进前十,就给他买张专门的电话卡,每月定额充值,怎么用由他自己决定。没想到这孩子为了这张卡,学习劲头特别足。你说神奇不?
现在很多家庭条件都不错,孩子要什么给什么,可他们最缺的,反而是这种不被监视的、纯粹的交流空间。那通天津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背后,藏着的是孩子们渴望被信任、被尊重的心声。
下次要是听说谁家孩子花大价钱打电话,先别急着发火。也许可以坐下来,心平气和地问问:“是不是最近有什么心事?想不想和爸妈聊聊?”给孩子留点空间,有时候比给他们买再多东西都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