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邮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,高邮大学城周边的暗巷在何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1:14:31 来源:原创内容

拐进巷口的犹豫

那个傍晚我骑车经过高邮大学城北门,正好听见两个学生在嘟囔:“高邮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?”穿卫衣的男生挠着头:“前两天还看见有人从那边小巷子穿过去...”他们说的暗巷,大概就是那些夹在奶茶店和快递站之间,灯光忽明忽暗的窄道吧。

说实话,我第一次拐进这些巷子纯属偶然。那天为躲突如其来的雨,慌不择路钻进两栋楼之间的缝隙,谁知越走越深。晾衣杆从头顶横跨而过,水滴顺着灰色床单落在额头上,远处还飘来炒菜的香味。这种巷子不像主干道那样敞亮,却藏着烟火气,墙角堆着几家小餐馆的泡沫箱,偶尔能看见橘猫蹲在电表箱上打盹。

巷子里的日常风景

后来我特意在不同时段逛过这些巷子。清晨六点,煎饼摊的推车轮子压过青石板的声音格外清晰;下午四点,理发店转灯在斑驳墙面上投下红蓝光斑;夜深时只有24小时便利店亮着灯,把蒸包子的白雾照得发亮。有次遇见宿管阿姨在巷口修自行车,她顺手指出通往小吃街的捷径:“学生总问高邮大学城周边的暗巷在何处,其实每道门后都是生活呀。”

这些巷道如同毛细血管连接着校园与社区。二手书店的后门开在巷子里,总有叁两学生蹲在台阶上翻旧课本;转角洗衣房挂着“学生优惠”的硬纸板,滚筒洗衣机轰隆隆转着青春。某道铁门后突然传来吉他声,应当是音乐社的同学在排练,音符跳过生锈的防盗网落在我的肩上。

路灯是巷子里最诚实的报时器。傍晚六点亮叁盏,九点只剩一盏正常工作,午夜后全靠店铺招牌照明。不过这反而让星星显得格外近,有个美术系的同学曾靠在便利店门口画速写,说这里的月光比操场上的更适合描摹阴影。

走得多了就发现,所谓暗巷并非阴森,只是被高楼挡了光线。菜贩会在清晨把莴笋整齐码在墙根,修鞋匠的收音机永远放着扬剧,这些细碎日常织成了另一种温度。现在若再有人问起那条巷子,我会说试试从第叁棵梧桐树拐进去,或许能遇见捧着糖炒栗子走过的同学,他们衣角都沾着年轻的风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