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江私人工作室品茶,洪江私享茶室茗茶
穿过洪江古商城青石板巷弄,拐角处有扇不起眼的木门。推门时铜铃"叮当"轻响,穿棉麻衫的茶艺师正往紫砂壶里注水,蒸腾的茶雾带着兰花香迎面扑来。"您来得正好,刚到的明前黄金茶。"她笑着移开壶盖,嫩绿芽叶在琉璃碗里舒展开来,像刚醒来的春天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洪江私人工作室品茶最妙的是那份自在。没有茶艺表演的程式化,主人会根据你的状态调整冲泡节奏。有次我带着倦意过来,她特意选了十年陈茯砖,说是"要借陈茶的力道驱散疲乏"。当暖褐茶汤滑过喉头,竟真觉得紧绷的后颈渐渐松弛下来。
常来的张先生专程从怀化开车过来,就为在这间工作室喝半小时茶。他说现代人缺的不是茶,是认真喝茶的心境。这话让我想起上次遇见的老茶客,他捏着闻香杯感叹:"在别处喝茶像完成任务,在这里倒像回家。"
茶案上摆着洪江特有的黑陶茶宠,每次冲泡都会顺手浇淋。叁年下来,那只小蟾蜍已养出温润包浆,仿佛记录着无数个这样的午后。
私享茶室的待客之道
洪江私享茶室茗茶讲究"看茶泡茶"。清明后我去时,主人正在焙茶。竹匾里摊晾的毛尖还带着山野气息,她捏起几根茶叶在掌心轻搓:"您闻,这是古仑山的土腥味。"后来喝那杯茶时,舌尖果真尝出岩石般的清冽。
他们收藏着2003年的洪江碣滩茶,平时锁在锡罐里。有回遇到懂行的台湾茶商,主人竟主动开罐分享。橙红透亮的茶汤在白瓷杯里漾出光圈,他说:"好茶要遇知音,藏着反倒辜负了。"
最难忘是冬至那日。雪粒子敲着窗棂,茶室地暖烘得人懒洋洋的。主人翻出少数民族的油茶罐,给我们演示打油茶。炒米、花生、茶叶在陶罐里碰撞出焦香,配着阴米吃下肚,寒冬竟生出融融暖意。
墙角的唱片机缓缓转着,有时是苏州评弹,有时是古典吉他。茶器也不拘一格,明代青花碗旁边放着日本作家器,倒是暗合了"和而不同"的茶道精神。
暮色渐浓时,茶艺师开始整理茶席。她将茶渣倒进陶瓮准备制香,剩余的茶水则用来浇灌院里的山茶树。这株茶树也怪,每年采下的新叶总带着淡淡蜜香,或许就是常年茶汤滋养的缘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