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镇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北镇夜晚何处有小巷可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3:29:14 来源:原创内容

北镇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早,刚过八点,街上就没什么人影了。站在路灯底下往外看,只有几盏昏黄的光照着空荡荡的马路。我裹紧了外套,心里琢磨着那个问题——北镇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。

说起小巷子,白天倒是挺多的。卖菜的叁轮车、下棋的大爷、跑来跑去的野猫,那些弯弯曲曲的巷子就像这座小城的血管。可一到晚上,这些巷子就像约好了似的,集体沉默下来。偶尔有窗户亮着灯,映出阳台上晾着的衣服影子,在风里轻轻晃着。

巷子里的旧时光

记得小时候,这些巷子可热闹了。夏天的晚上,家家户户搬出小板凳,摇着蒲扇聊家常。孩子们在巷子里追来追去,直到被大人喊回家。那时候的巷子,是活着的。现在嘛,大家都住进了楼房,关起门来看电视、刷手机,巷子就慢慢睡着了。

我拐进一条叫“马家胡同”的老巷,青石板路坑坑洼洼的,墙角长着深绿色的苔藓。有一户人家还亮着灯,透过糊着报纸的窗格,能看见屋里老人在看电视。电视机的蓝光一闪一闪的,像黑夜里的萤火虫。

其实想想,北镇夜晚何处有小巷可寻这个问题,答案可能不在那些亮着灯的地方。有些巷子虽然黑着,但里面还住着人,还飘着晚饭的香味。这种“活”的巷子,和那些完全废弃的还是不一样的。

再往深处走,听见有狗在叫,但不凶,就是例行公事般地吠两声。然后听见有人推开木门的声音,大概是主人出来看看情况。这样的巷子,你说它安静吧,它又有声音;你说它热闹吧,它又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。

巷口有个小卖部还开着,玻璃柜台里摆着烟和零食。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,正靠着柜台听收音机。我买了瓶水,和他聊起来。他说这条巷子以前有十几户人家,现在只剩七八户了。“年轻人都在新城买了房,就我们这些老的还守着。”

我问他晚上在这做生意不害怕吗?他笑了:“有啥好怕的?这条巷子我走了五十年,闭着眼睛都知道哪块砖松了。”是啊,对住在巷子里的人来说,这不是黑暗的角落,而是再熟悉不过的家。

往回走的时候,看见两个刚下晚自习的中学生,骑着自行车拐进另一条巷子。他们的说笑声在安静的夜里特别清晰,自行车轮压过石板路,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。这条刚才还觉得沉寂的巷子,突然就有了生气。

或许北镇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这个问题,不该简单地问“哪有”,而该问“怎么找”。那些亮着灯的窗户,那些还营业的小卖部,那些偶尔经过的行人,都是巷子还活着的证明。它们不像商业街那样张扬,需要你静下心来,慢慢走,才能感受到它们的脉搏。

快走出巷子时,看见一个老太太坐在门槛上剥豆子。她说儿子让她去楼上住,她不肯,“住了一辈子的平房,就喜欢坐在门口看看巷子。”她的身旁,一只花猫慵懒地舔着爪子。这样的画面,比任何灯光璀璨的街道都来得真实。

夜更深了,我走出巷子,回头望去,那些亮着的灯陆续熄了。但我知道,明天太阳升起时,这些巷子又会醒来,开始新的一天。而到了晚上,它们还会在那里,安静地等待着懂得欣赏的人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