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山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合山女院后街品茶时光
合山女子学院的后街,大概是我在这座城市里最愿意消磨时光的地方了。每次穿过喧嚣的主干道,拐进这条被梧桐树荫笼罩的小巷,感觉世界都慢了下来。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,混着糕点刚出炉的甜味儿,光是闻着就让人放松。
巷子不宽,两边错落着几家茶馆,门面都不大,有的甚至没有招牌。我最常去的是靠里那家“清音茶馆”,老板是个温和的中年人,总爱在柜台后边泡茶边听收音机里的戏曲。第一次走进去纯粹是因为路过时闻到了特别正的山茶花香,没想到这一坐就成了习惯。
茶香里的日常
今天下午没课,我又来了。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,风铃“叮铃”一声,老板抬头看见是我,笑了笑,继续专注地往茶壶里注水。水流声和窗外的鸟鸣混在一起,莫名和谐。
“还是老样子?”他问。
我点点头,在靠窗的老位置坐下。这个角度正好能看到街对面学院的围墙,偶尔有几个学生说笑着走过。阳光透过梧桐叶子的缝隙,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点,随着微风轻轻晃动。
老板端来了我常点的凤凰单丛,茶汤金黄透亮。我拿起杯子先闻了闻,那股独特的花果香立刻钻进鼻腔,然后才小口啜饮。茶汤顺滑,回甘明显,一天的疲惫就这么慢慢化开了。
说实话,在这儿喝茶和在自己宿舍泡茶完全是两码事。不只是茶的好坏,是那种氛围——你能看见茶叶在壶中舒展,能听见水沸的声音,能感受到时间一点一滴流淌的节奏。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总爱来合山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明明宿舍里也有茶具,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小巷里的人情味
正喝着,隔壁桌来了一位老教授,头发花白,戴着一副老花镜。老板见他来了,什么也没问,直接开始准备一壶普洱。看来也是熟客了。
老教授看见我在看他,友善地点点头:“同学,你也常来?”
“嗯,几乎每周都来两叁次。”我说。
他笑了,眼角挤出深深的皱纹:“这条后街啊,我来了叁十多年了。从在这学校教书开始,就在这儿喝茶。那时候这儿的茶馆还是露天的,摆几张竹椅就行了。”
我很好奇:“这么多年,变化很大吧?”
“店面变漂亮了,茶叶种类多了,价格也涨了。”他慢悠悠地说,“不过有些东西没变——这条巷子还是很安静,茶还是那么好喝,人还是喜欢坐在这儿,慢慢聊,慢慢品。”
他的话让我想了很久。确实,在合山女院后街品茶时光里,最珍贵的可能不是茶本身,而是这种延续下来的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。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,能有这么一个地方让人慢下来,真不容易。
窗外,几个女学生说笑着走进对面一家茶馆,她们的讨论声隐约传来,好像在为什么活动做准备。这种青春的气息和茶馆里沉淀的时光形成了有趣的对比,却又意外地融洽。
茶杯见底了,我又续了水。第二泡的茶味淡了些,但香气更加细腻。老板换了一曲《春江花月夜》,古筝的弦音在茶馆里缓缓流淌。
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喜欢来这里了。在合山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喝的不仅仅是一杯茶,更是一段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。没有必须要完成的任务,没有催人的截止日期,只有茶香、阳光和偶尔的风铃声响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巷子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,在石板路上投射出温暖的光晕。我付了钱,和老板道别,推门走出去。晚风拂面,带着夜晚的凉意,而口中还留着茶的余香。
回头看了一眼“清音茶馆”暖黄色的灯光,我想,过两天一定还会再来。这条后街,这些茶馆,已经成了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每次坐在那里,看着茶叶在杯中沉浮,心情都会变得特别平静。这种简单的快乐,大概就是生活原本该有的样子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