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宫约附近学生500一次,南宫附近学生约500一次
这几天朋友圈里有个事儿传得挺热闹,我在菜市场买菜都听见隔壁大妈在念叨。说是有人发帖写着“南宫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,后面还紧跟着差不多的说法,像回声似的在手机屏幕上跳。这事儿你说怪不怪?
我刚刷到的时候也愣了下,心里琢磨这是啥意思。按理说南宫那片儿确实有几所学校,但五百块钱能约学生做什么呢?我第一反应是家教,可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太对劲。现在请大学生补课,市场价早就不止这个数了。
楼下便利店的老张跟我说,他前两天也看到类似的帖子了。“就贴在电线杆上,皱巴巴的纸,写着南宫附近学生约500一次。”老张边擦柜台边摇头,“我顺手就撕了,这不明不白的信息,让孩子看见多不好。”
这事儿越想越不对劲
我特意绕到南宫那边转了转。学校门口倒是挺平静的,放学时间孩子们叁叁两两地出来,背着书包有说有笑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在路边等公交,我假装问路和他聊了两句。他说最近确实听说过有些奇怪的传言,但同学们都没当真。“我们平时都忙着备考呢,”他推了推眼镜,“谁有心思搞这些名堂。”
路过的小卖部老板插了句话,说前阵子确实有几个生面孔在附近转悠,见人就塞小卡片。他描述得挺生动:“就那种眼神躲躲闪闪的,卡片上印着‘南宫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’这样的字眼。”老板说到这里叹了口气,“我当场就把他们轰走了,这不成样子。”
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事儿。现在网络太发达了,什么信息都传得飞快。像“南宫附近学生约500一次”这种话,说得模模糊糊的,反而更让人好奇。可越是这种含糊其辞的信息,背后越可能藏着见不得光的东西。
我邻居家孩子就在那边上学,她妈妈最近特别紧张,天天接送。“现在这世道,真是防不胜防,”她皱着眉头说,“那些发‘南宫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’广告的人,也不知道安的什么心。”她说学校已经加强了保安巡逻,但家长群里还是议论纷纷。
其实细想下来,这种含糊的广告最害人。它不说具体内容,就扔个价格和地点让人猜。年轻人要是好奇心重,说不定就会上当。我现在看见类似的帖子就直接举报,不能让它继续传播。
昨晚在小区遛弯,碰见居委会的王主任。他说最近接到好几个反映这类问题的电话,都在问“南宫附近学生约500一次”到底是怎么回事。他们已经联系了警方,准备在周边加强巡查。“我们得保护好孩子们,”王主任说,“不能让这些乌烟瘴气的东西影响学生。”
现在想想,这种事儿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警惕。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,见到可疑的信息多留个心眼。那些写着“南宫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的帖子,最好直接忽略,连点开都不要点开。
今天早上再看手机,发现之前那个热传的帖子已经不见了。看来平台管理方也在行动,这是好事儿。希望这样的内容越来越少,还大家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