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津做服务的小巷子,河津小巷服务点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1:13:57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条小巷子就在老城区东头,说是巷子,其实窄得两人并排走都嫌挤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几丛野草,倒给这灰扑扑的巷道添了些活气。

巷口修鞋的老陈在这儿摆了叁十年摊。我问他河津做服务的小巷子为啥叫这名儿,他手里锥子不停,眼皮都没抬:"早年这儿挨着码头,南来北往的船工都在这儿歇脚。补衣服的、剃头的、写信的,啥服务都有。现在嘛..."他努努嘴,指向巷子深处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往里走十来步,有个阿婆坐在门槛上择菜。听说我要找河津小巷服务点,她撩起围裙擦擦手,笑出一脸褶子:"往前头走,红门那家就是。"正说着,隔壁传来炒菜的滋啦声,混着葱姜的香味,这巷子顿时就活了。

红木门虚掩着,推门进去是个天井。四十来岁的老板娘正在井边洗被单,皂角泡抹堆了满盆。听说来意,她甩甩手上的水珠:"我们这儿啊,也就是给老街坊行个方便。"她掰着手指数:代收快递、临时寄存、帮忙照看小孩..."都是小事,可街坊们离不了。"

正聊着,有个大爷拎着菜篮子进来,很自然地把一袋青菜搁在石凳上:"闺女,帮我收着,晚点来取。"老板娘应了声,顺手把菜挪到阴凉处。这份熟稔,显然不是头一回了。

服务点的前世今生

老板娘说,这地方以前是她奶奶开的茶水铺。那会儿码头还没废弃,扛包的汉子们渴了就来喝碗大碗茶,顺带歇歇脚。后来码头迁了,茶水铺关张,但老街坊们还是习惯来这儿坐坐。

"叁年前疫情那会儿,大家出不了门,我就帮着买买菜、送送药。"她指了指墙上的小黑板,上面还留着些电话号码,"没想到就这么做下来了。"现在虽然疫情过去了,但这个河津小巷服务点倒是扎下了根。

隔壁理发店的王师傅午休时过来串门,插话说:"现在年轻人都在手机上点服务,可我们这些老家伙就认这儿。"他抹了把头上的汗,"上次我家水管漏了,儿子在础笔笔上找了半天,我倒好,来这儿一问,老板娘直接给介绍了小区里的水暖工,十分钟就上门了。"

正说着,有个快递员抱着箱子进来,轻车熟路地放在墙角垒起的快递堆里。那些箱子整整齐齐,都用粉笔标着门牌号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飘起炊烟。我离开时回头看了看,夕阳把青石板路染成了暖黄色,那扇红木门在光影里格外醒目。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子,这个看似普通的服务点,就像老树的根须,悄无声息地维系着整条街巷的脉搏。它不张扬,却实实在在地温暖着每个需要帮助的街坊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