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学院外援女,学校外请女生支援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9:29:01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,最近常德学院里总能看到几个陌生面孔的女生,抱着教材在校园里匆匆走过。有次在食堂排队,前面扎马尾的女生转头问路,声音清脆得像刚摘的嫩黄瓜。我给她指了教学楼方向,顺口问了句哪个系的,她笑笑说:“我们是外请来支援艺术节的呀。”

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学校为筹备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,特意从省歌舞团请了专业演员来指导。这些姑娘们白天在排练厅带着学生练形体,晚上还帮着修改舞蹈编排。有个穿练功服的女生边压腿边说:“你们学校同学韧带条件不错,就是节奏感需要磨合。”她说话时额头带着细汗,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,把发丝染成淡金色。

意料之外的火花

最让我惊讶的是上周叁下午。原本只是常规排练,突然排练厅传来阵阵笑声。凑近一看,常德学院外援女中的领舞正在示范蒙古族抖肩动作。她边做边调侃:“想象自己是被风吹动的草浪,不是触电的机器人啦!”这话把在场所有人都逗乐了。有个男生学得特别认真,肩膀抖得像装了马达,外请的指导姑娘忍俊不禁:“同学,放松点,你这是要起飞啊?”

说来也怪,自从这些校外女生加入后,排练厅的气氛活跃了不少。她们不仅教动作,还分享登台经验。有次休息时,有个扎着丸子头的姑娘说起第一次上台忘动作的糗事,大家笑得前仰后合。这种轻松的氛围,反而让同学们更快掌握了舞蹈要领。

现在走在校园里,经常能听见同学们讨论:“今天那个外请的姐姐教的眼神训练真管用”、“没想到她居然是省赛金奖得主”。确实,这些学校外请女生支援带来的不仅是专业技能,更打开了同学们的视野。记得有次路过琴房,听见里面在合奏《采薇》,校内学生弹古筝,外请的女生吹竹笛,两种音色交织在一起,意外地和谐动人。

距离艺术节还有半个月,节目已经初具模样。昨天看他们联排,某个转圈动作特别整齐,像被风吹拂的蒲公英。指导老师站在台下频频点头,嘴角带着满意的弧度。这些从校外请来的姑娘们,正在用她们的方式,为校园注入新鲜的活力。或许这就是交流的意义吧,不同的经历碰撞在一起,总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
黄昏时分又遇见她们从图书馆出来,抱着厚厚一沓乐谱。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,融进了校园的暮色里。不知道这些常德学院外援女离开后,会不会在某天想起这个充满琴声与欢笑的春天。而她们留下的,远不止几支舞蹈这么简单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