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邮学生品茶上课,高邮学子课堂品茗交流
走进高邮中学高二(3)班的教室,你会闻到淡淡的茶香。这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每周叁下午固定的语文课。当别班同学还在背诵古文时,这个班的学生正捧着青瓷茶杯,在氤氲的热气中感受着不一样的课堂。
授课的李老师从讲台抽屉里取出茶罐,有学生立刻认出:“是太平猴魁!”扁平挺直的茶叶在玻璃杯中舒展,像极了水墨画里的兰草。这节课要讲《红楼梦》里的栊翠庵品茶,李老师觉得,光用文字描述茶道实在太可惜。
当龙井遇见古诗文
“你们尝尝看,这像不像苏轼说的‘从来佳茗似佳人’?”学生们小心地啜饮,平时背不下来的诗句,突然变得鲜活起来。靠窗的女生恍然大悟:“原来‘色翠香幽’是这个意思!”
最让老师们意外的是,这些年轻人对茶的理解远超预期。有学生带来自家炒制的本地茶,向大家介绍高邮湖边的茶树;还有个男生研究出不同水温对茶汤的影响,用保温杯做了对比实验。这些发生在课桌间的交流,比任何教科书都来得生动。
班主任王老师说,刚开始也有家长担心会影响学习。但一个学期后,这个班的语文平均分反而提高了。“不是茶有什么魔力,是孩子们学会了静下心来。”课代表小陈笑着补充:“现在大家写作文,连比喻都更具体了。”
最近他们正在筹划“一茶一书”活动,每个人带喜欢的茶叶和书籍来分享。班长小张准备带武夷岩茶和《茶经》,她说虽然读不太懂,但想试试陆羽笔下的味道。这个简单的高邮学生品茶上课的尝试,正在变成属于他们的文化记忆。
窗外传来隔壁班朗读课文的声音,而这里只有轻轻的斟茶声和偶尔的讨论。也许教育的本质,就是找到这样自然而美好的方式,让知识和生活真正相遇。高邮学子课堂品茗交流这件事,已经悄悄改变了他们对学习的认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