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东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习茶艺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6:29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的阳光透过木格窗棂,洒在青瓷茶具上,泛起温润的光泽。海东中学那间特别的教室里,二十几个学生正围坐在茶席前,小心翼翼地往紫砂壶里注入热水。一股清雅的茶香立刻在空气中弥漫开来,有个扎马尾的女生轻轻"哇"了一声,眼睛亮晶晶的。

"注意看茶叶在水中的舒展状态。"李老师漫步在学生中间,声音温和,"不同的水温,会让同一款龙井呈现完全不同的风味。"

茶香里的文化密码

这可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海东中学这学期正式开设的"茶文化实践课"。起初有家长不理解:"在学校泡茶?不会耽误正课吗?"但亲自来听了一节课后,这位做工程师的父亲改变了看法。他看见自己那个平时坐不住的儿子,居然能安静地完成烫杯、置茶、冲泡这一整套流程,动作轻柔得像是变了个人。

"我发现,当孩子们的手接触到茶叶时,他们的呼吸都会不自觉地慢下来。"李老师端起一杯刚沏好的茶,茶汤清澈透亮,"这门课表面上是在学泡茶,实际上是在学习专注和耐心。"

高二的王同学分享了他的变化:"以前写作业总忍不住摸手机,现在我会先泡杯茶,让自己静下来。说也奇怪,同样的作业,现在能更快完成了。"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"可能这就是老师说的'茶能静心'吧。"

海东学生品茶上课的实践中,最让老师们惊喜的,是那些平时在文化课上表现平平的学生,在茶艺课上却大放异彩。有个男生对温度特别敏感,能准确分辨出85度和90度水温泡出的茶在口感上的细微差别。这种在传统课堂里很难被发现的才能,在茶香中悄然绽放。

从手法到心法

教室后面的展示架上,整齐摆放着学生们的"期末作业"——每个人设计的特色茶席。有的用家乡的竹子编了茶盘,有的收集了不同产地的土壤来种植小型茶树,还有个女生把奶奶教的古法制茶过程画成了连环画。

"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古人说'茶如人生'了。"正在练习"凤凰叁点头"冲泡手法的张同学说,"水流要均匀,手腕要柔软,心要静。做其他事不也是这样吗?"她试着把泡茶时的那种专注状态带到数学课上,竟然解出了一道困扰她两周的几何题。

学生课堂习茶艺的过程中,还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趣事。为了弄明白发酵程度对茶汤颜色的影响,几个理科生主动去查资料,研究起了化学反应;而为了搞清楚《茶经》里那些古诗词,一些同学开始恶补古文知识。

负责课程设计的陈主任说:"我们没想过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茶艺师。重要的是,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观察、思考和创造。"

窗外,下课铃声响起,但很多学生仍留在教室里不愿离开。他们互相品评着彼此泡的茶,讨论着下次要尝试的新茶叶。那个最初惊呼"哇"的女生,现在能准确地描述出不同茶汤的香气层次——"这杯有淡淡的兰花香,后味还有一丝蜜甜。"

茶香还在教室里袅袅盘旋,就像文化的种子,悄悄在这些年轻的心灵里生根发芽。或许很多年后,当他们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时,还会记得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教室里,通过一杯茶学会的从容与专注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