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泉品茶工作室,酒泉茶艺空间雅座
朋友上周末神秘兮兮地跟我说,发现了个能让人完全放松的好地方。跟着他拐进梧桐树掩映的老街,一块原木招牌上刻着「酒泉品茶工作室」几个字,还没进门就闻到了若有似无的茶香。
推开厚重的木门,时间好像突然慢了下来。穿着棉麻茶服的茶艺师朝我们点头微笑,没有过多寒暄,只是安静地将我们引到里间。这间「酒泉茶艺空间雅座」设计得很有意思——每个座位都用竹帘做了巧妙隔断,既保留了私密感,又不显得封闭。
这里的茶,喝的是时间沉淀的味道
茶艺师小陈跟我们聊起他学茶的故事,说他爷爷就是个老茶客,从小看着爷爷用搪瓷杯泡高末,那时候觉得喝茶就是解渴。直到后来去了福建茶山,才明白茶里有这么多门道。“不过啊,”他一边温杯一边说,“咱们这儿不搞那些花架子,重点是好喝、舒服。”
他推荐了我们一款陈年普洱。看着暗红色的茶汤,我忍不住问:“这茶存了不少年了吧?”小陈笑了:“您舌头真灵,这是2005年的熟普,在昆明干仓存了十六年。”他冲泡的动作不紧不慢,注水时水流始终保持均匀,说是这样茶汤才会圆润。
坐在我对面的朋友本来还在刷手机,不知什么时候也放下了,专注地看着茶艺师泡茶。我发现这地方有种奇怪的魔力——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安静下来。
隔壁桌是两位老先生,他们自带象棋,一边品茶一边对弈。偶尔传来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,和室内低回的古典乐混在一起,莫名和谐。穿棉麻茶服的姑娘端着茶点轻盈走过,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。
不只是喝茶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
小陈告诉我们,很多熟客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。有自由职业者下午来这边办公,有退休教师每周固定时间来读报,还有年轻父母周末带孩子来体验茶文化。“我们不像商业茶馆那么热闹,”他说,“但这份安静,反而是最难得的。”
我发现墙上挂着不少黑白老照片,都是酒泉不同时期的风貌。小陈说这些都是老板收集的,为的是让客人喝茶时,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记忆。“我们这间酒泉品茶工作室,想做的就是把传统茶文化和本地特色结合起来。”
窗外开始下雨了,雨点打在瓦片上淅淅沥沥的。室内茶香更显浓郁,暖黄的灯光照在深色木桌上,把每个人的轮廓都柔和了几分。朋友小声跟我说,他这周工作的烦躁,在这一刻都消散了。
离开时雨还没停,小陈递给我们两把油纸伞。“下次来尝尝新到的凤凰单丛,有很特别的山韵。”他站在门口挥手,身影在雨雾中渐渐模糊。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,我和朋友都没说话,但能感觉到彼此心里那份难得的宁静。
回到家泡茶时,我不知不觉模仿起了小陈的手法,才发现那些看似简单的动作,要做得优雅从容有多难。也许这就是茶道的魅力吧——它不急着告诉你什么,只是静静等着你自己去体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