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河间男子偏爱的窄巷
河间这座小城,总藏着些外人不知道的趣处。你要是问本地男人晚饭后爱往哪儿钻,十有八九会朝西街那边努努嘴——那条巷子连个正式名字都没有,可偏偏成了爷们儿最爱溜达的地界。
巷口老陈的剃头铺子开了二十多年,木头门框都磨出了包浆。傍晚时分,总能看到几个中年男人坐在褪色的塑料凳上排队,等着老陈那把推子伺候。他们也不急,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:“昨儿钓的鲫鱼有叁指宽”“老王家闺女考上县一中了”……刮胡膏的薄荷味混着烟草气,在巷口慢悠悠地飘着。
这条窄巷藏着的生活味儿
往里走几步,就能闻到老马家酒坊传出的粮食香。他那自酿的高粱酒,辛辣里带着回甘,老主顾都认这个味儿。常见几个老哥们围着张小方桌,也不多喝,就二两小酒配碟花生米,话匣子却越聊越开。谁家儿子要娶媳妇了,谁最近跑了趟长途货运,这些平常事儿在酒碗里泡一泡,都成了最有滋味的下酒菜。
巷子最里头是李大爷的修车铺,地上总散落着自行车零件。他修车时不爱说话,可手艺那叫一个绝——听声儿就能辨出毛病在哪儿。有时候邻里闹点小矛盾,反倒会跑到他这儿来评理。李大爷边拧着螺丝边听,最后慢悠悠说两句,往往比居委会调解还管用。
要说这条小巷子为啥让河间男子这么偏爱,恐怕不只是因为剃头、喝酒、修车这些营生。更多的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自在。在这儿不用端着架子,不用想着明天还要操心的事儿,就单纯做回自己。街坊邻居都知根知底,见面点个头,闲扯几句,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。
如今城里新开了那么多装修亮堂的理发店、酒吧,可这些爷们儿还是爱往这窄巷里钻。也许他们留恋的,不只是老陈的手艺或老马的酒,更是这份踏踏实实的人情味儿。巷子外的世界变个不停,可这青石板路走起来还是一样的感觉,一样的熟悉。
夕阳斜照进巷子,把影子拉得老长。又到了下班时间,叁叁两两的身影开始往巷子里晃。明天的日子照样要忙,但至少此刻,在这条他们偏爱的小巷里,时光走得特别慢,特别温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