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阳100米内附近的人,附近百米内的人
汾阳100米内附近的人,这个话题说来挺有意思的。现在大家住在楼房里,可能对门住了叁年,都不知道人家姓什么。反倒是在手机软件上,能看见方圆百米内陌生人的动态。这现象仔细琢磨,还真有点耐人寻味。
记得小时候在汾阳老城区,街坊邻居都熟得很。张阿姨家的醋香味飘过来,就知道她又在做拿手菜;李叔修自行车的叮当声,成了午后固定的背景音。那时候的“附近的人”,是实实在在生活里能碰面、能说话的。而现在呢,我们滑动屏幕,看着一个个陌生头像,却很少真的走过去敲敲门,说声“你好”。
数字时代的邻里关系
手机上的“附近百米内的人”功能,本来是想把大家连接起来,可结果好像恰恰相反。我们在虚拟世界里认识了更多“邻居”,现实中的距离却越来越远。上周我试着在小区群里问谁家有扳手,立刻有叁个人回应。第二天我特意买了水果去感谢,这才发现其中一位就住我楼上两层。我们站在楼道里聊了二十多分钟,比在群里认识半年说的话还多。
这种面对面的交流,有种说不出的温暖。他告诉我小区门口哪家面馆的刀削面最地道,我跟他分享了下楼取快递的捷径。这些琐碎的生活智慧,是滑动屏幕永远得不到的。
汾阳这座小城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从东关到西门外,步行也就个把小时。可就是这短短的百米距离,有时却像隔着一座山。我常想,科技让我们看得更远,是不是同时也让我们忽略了身边?
重新发现身边的温度
有天晚上停电,我不得已下楼找人帮忙。在楼道里碰见那位借我扳手的邻居,他正拿着手电筒查看电表。我们俩就着手电的光,居然把整栋楼的电路问题给弄明白了。后来其他邻居也陆续加入,大家站在楼下聊天,那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街坊四邻在夏夜乘凉的时光。
这件事让我明白,技术只是工具,关键还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。现在我偶尔还会看看“汾阳100米内附近的人”这个功能,但更多是把它当作一个提醒——提醒我身边就有很多值得认识的人,他们可能和我喜欢同一家早餐店,也可能和我有共同的爱好。
上周我在小区里发起了一个“百米茶话会”,邀请附近的邻居周末一起喝茶聊天。没想到来了十几个人,有退休的老师,有年轻的程序员,还有带孩子的主妇。大家喝着茶,聊着各自的生活,那个下午过得特别充实。
生活在汾阳这样的小城,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亲近感。走在街上,随时可能遇到熟人;去菜市场,摊主都记得你常买什么。这份人情味,是再先进的技术也替代不了的。也许我们该做的,就是既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,又不忘记现实生活中的交往。
下次当你打开“附近百米内的人”时,不妨试着和其中的某位打个真实的招呼。可能是约着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散步,或者只是简单地问声好。谁知道呢,也许你下一个好朋友,就住在离你不到百米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