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感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孝感300元的情感邂逅
车站广播声在潮湿的空气里飘着,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转账记录——刚好300块。这是隔壁工友老张托我带给他在孝感郊区服装厂打工女儿的生活费。老张塞钱时嘟囔了句:“这丫头非要去闯,说在厂里能遇见爱情,300块钱够干啥的?”
辗转两趟公交才找到那家藏在工业区深处的服装厂。铁门外蹲着几个抽烟的年轻小伙,工装裤上沾着线头。围墙内传来缝纫机规律的嗡鸣,像某种疲惫的心跳。老张的女儿小梅跑出来时,鼻尖还沾着布料碎屑,她身后跟着个清瘦男孩,手里攥着两瓶冰镇橘子汽水。
流水线上的温度
“爸又让你跑这么远。”小梅擦擦手接过钱,突然转身把男孩拉过来,“刘洋上个月发烧,我替他垫了叁百医药费,他非要今天还。”男孩耳根通红地举着那瓶汽水,塑料瓶身凝结的水珠正顺着他指缝往下淌。我忽然意识到,老张转来的300块钱,此刻正在叁个人的掌心里发烫。
后来常在老张的电话里听说他们的后续。刘洋用半个月加班费买了条淡紫色丝巾,小梅戴着它在厂区梧桐树下走了整整叁天。厂里老阿姨们都说这孩子傻,300块能买多少实用东西。但当我某天深夜下夜班,看见便利店门口蹲着个熟悉身影——刘洋正对着视频那头的小梅展示刚发的夜班补贴:“明天休息,带你去吃火锅!”灯光把他睫毛的影子投在纸币上,那几张纸币在他掌心像扑棱的鸽子。
服装厂后街的夜市总在九点半后热闹起来。炒锅与铁勺碰撞声中,穿着各色工装的年轻人挤在塑料棚下。斜对面那对分食一碗麻辣烫的情侣,女孩正把最后一颗鱼丸夹到对方碗里。油渍斑驳的桌面上,他们的手机屏幕还亮着加班打卡的记录。穿格子衫的男孩突然从兜里掏出个小蛋糕,塑料叉子歪歪斜斜插在奶油上:“今天是你来这儿整整叁个月。”
街角修鞋摊的老师傅在收摊前告诉我,去年冬天总有对小伙子来补鞋,后来其中一个去了南方工厂,另一个还留着,每周末都来问他有没有见过穿同款磨损皮鞋的人。老师傅说着把锥子扎进橡胶底:“年轻人哪,总觉得300块钱能买永远。”
后来我见过刘洋蹲在宿舍楼下喂流浪狗,他把肉包子掰成小块时说:“小梅总惦记这条黄狗。”见过小梅在库房角落对着撕破的样品裙掉泪,转眼又笑着举起手机拍晚霞。他们吵架那次我在场,为的是刘洋偷偷替她扛了两次夜班。小梅攥着那300块钱声音发抖:“我不要你这样还我!”
再次经过服装厂是几个月后。梧桐叶落满安全岛时,我看见刘洋推着行李箱在门口登记,小梅往他背包塞口罩和茶叶蛋。他们没注意到我,只是低头整理对方衣领的动作格外缓慢。公交车开动时,刘洋突然追着车跑了十几米,隔窗喊了句什么。所有乘客都听见小梅带着哭腔的回答:“等你回来!”
老张有天突然问我记不记得那300块钱。他说小梅现在当上车缝组长了,昨天给他买了双真皮皮鞋。电话那头背景音里,缝纫机依然在响,像永远不会停歇的、笨拙的心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