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城快餐品茶工作室,肥城简餐茶饮工作室
肥城这几年变化真大,街上各种小店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。前两天路过老城区,看见两家挺有意思的店面紧挨着:肥城快餐品茶工作室和肥城简餐茶饮工作室。乍一看名字差不多,仔细琢磨还挺有意思的。
先说说这家肥城快餐品茶工作室吧。店面不大,装修得挺朴素,但总有人进进出出。我好奇进去瞧了瞧,发现他们家的特色是把传统茶饮和快餐结合起来了。点个套餐,二十来块钱,有饭有菜,还配一杯现泡的茶。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哥,边擦杯子边跟我唠:“现在人吃饭都赶时间,但总不能老是喝碳酸饮料吧?咱这的茶都是当天现泡,解腻又健康。”
隔壁的肥城简餐茶饮工作室又是另一种风格。装修偏年轻化,墙上挂着些小清新画作,音乐放的是轻爵士。他们家主打的是简餐搭配特色茶饮,比如叁明治配冷泡乌龙,沙拉搭花果茶。老板娘说:“现在年轻人吃饭讲究氛围,我们这儿既能填饱肚子,又能放松心情。”说话间,两个姑娘正坐在窗边,边喝茶边用笔记本电脑工作。
两种模式,各有千秋
要说这两家店的区别,倒让我想起个事儿。上周叁中午,我分别去了这两家店体验。在肥城快餐品茶工作室,中午十二点半正是最忙的时候,外卖小哥进进出出,堂食的客人吃完就走,翻台率特别高。他们的茶都是用大壶提前泡好,客人点了直接装杯,省时省力。
而肥城简餐茶饮工作室就比较悠闲了。同样的时间段,店里坐了七八成客人,但大家都不着急。有人边吃边看书,有人小声谈事情。他们的茶都是现点现泡,用精致的玻璃壶装着,配着小茶杯慢慢品。
这也难怪,两家店的定位本来就不一样。前者的肥城快餐品茶工作室更偏向解决上班族的午餐刚需,后者则瞄准了年轻人的休闲需求。不过有意思的是,两家生意都挺红火,说明现在市场需求真的多元化了。
我和两家老板都聊过,发现他们虽然经营思路不同,但对茶叶品质都很重视。快餐店老板说:“别看我这儿走量,茶叶都是正经渠道进货,不能糊弄人。”简餐店老板娘则经常去茶叶市场挑货,店里光乌龙茶就有五六种选择。
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快,能找个地方安心吃顿饭、喝杯茶变成了一种奢侈。有时候我在想,或许这就是这两类店铺能并存的原因——都在用不同的方式,满足现代人对“快”与“慢”的双重需求。
前两天傍晚路过,看见肥城快餐品茶工作室里有个外卖小哥在等单的间隙,站着喝了杯热茶;而肥城简餐茶饮工作室的灯光下,几个年轻人正在分享一壶新到的红茶。这个画面突然让我觉得,喝茶这件事,在现代社会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,既可以是忙碌生活中的片刻喘息,也可以是闲暇时光的精致享受。
这两家店给了我挺多启发。做生意不一定要随大流,找准自己的定位,把特色做出来,自然能有立足之地。就像这两家工作室,虽然都在做茶饮相关,但侧重点不同,客群也有区分,反而形成了互补。
下次你要是路过这种小店,不妨进去坐坐。或许就能体会到,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,总有那么一杯茶的温度,能让人暂时放慢脚步,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