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中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校园暗号是否仍在使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3:44:43 来源:原创内容

前两天路过巴中,我特意绕到学校门口转了转。看着那些穿着校服的学生叁叁两两地走出校门,突然就想起我们当年流行过的那些“暗号”。什么“天王盖地虎”对“小鸡炖蘑菇”,说完还要比划个奇怪的手势,现在想想真是幼稚得可爱,可那时候却觉得特别酷。

我凑近几个正在等公交的学生,试探着问了句:“同学,你们现在还有没有那种……接头暗号啊?”他们互相看了看,扑哧笑了。“叔叔,你说的是不是抖音上的那种挑战啊?我们现在都直接拉群了,谁还用暗号啊。”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边笑边掏出手机,“喏,连作业答案都是直接发网盘的。”

那些年我们一起对过的暗号

被叫“叔叔”的瞬间,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流逝。我们那会儿,智能手机还没普及,蚕蚕都还是网页版的。放学后的校门口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两个同学迎面走来,突然其中一个伸出手掌说“彩虹”,另一个必须马上接“小白马”,接不上来的就要请客吃辣条。这些看似无厘头的词语,却是我们那个年代最独特的记忆。

隔壁班的班长还发明过一套敲墙密码,通过不同节奏的敲击来传递信息。晚上宿舍熄灯后,这套密码就成了我们夜聊的工具。虽然内容无非是“明天早餐吃什么”或者“数学作业写完了没”,但那种偷偷摸摸的刺激感,现在想起来还会忍不住嘴角上扬。

变化好像是从微信普及开始的。同学们纷纷换上了智能手机,班级群、年级群、游戏群……各种各样的群聊层出不穷。有什么事在群里蔼一下就行了,再也不用煞费苦心设计那些复杂的暗号。就连约着去打篮球,也都是直接发定位,再也不会像我们当年那样,要在公告栏画个特殊的标记。

现在的学生确实更方便了。想找同学?视频通话一键直达。想知道作业?班级群里早有课代表整理得明明白白。就连放学后想去哪里玩,也都是直接发个定位。效率是提高了,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
那天在校门口的小卖部买水,我和老板聊起这个话题。他在这开了十几年店,可以说是看着一代代学生长大的。“现在的孩子啊,”他边整理货架边说,“都是直接扫码付钱,连讨价还价都不会了。哪像你们那时候,还要对个暗号才能打折。”

这话让我想起,以前我们要是能准确说出当周的暗号,买文具就能便宜五毛钱。就为了这五毛钱,大家可是把暗号背得滚瓜烂熟。

不过话说回来,也许不是暗号真的消失了,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。就像那几个学生说的,抖音上不是还有各种挑战吗?那些特定的手势、特定的产驳尘,不就是新时代的暗号吗?只是传递的媒介变了,从口头对答变成了短视频平台。

离开学校的时候,夕阳把校门染成了金色。我看着那些活力满满的学生,忽然觉得释怀了。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,我们怀念的或许不是暗号本身,而是那个只能面对面交流的纯真年代。

走到拐角处,我听见两个女生在讨论周末的社团活动。其中一个说:“那就老规矩,在那个地方见。”她们相视一笑,那种默契的眼神,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。看来,有些东西终究是不会变的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