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江口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附近小街景致
巷口那家热干面
丹江口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你要是第一次来可能真注意不到。出站口乌泱泱的人群往外涌,都急着赶车,谁有工夫往旁边瞅啊。可我每次出差回来,脚步总是不自觉地往那边拐。巷口有家热干面摊子,老板娘认得我,隔老远就招呼:“还是老规矩?”
这条巷子窄得很,两人并排走都得侧身。墙面斑斑驳驳的,爬山虎倒是长得欢实,把半面墙都染绿了。下午四点光景,阳光斜斜地切进巷子,把青石板路面照得发亮。修鞋的老王正在收拾摊子,他的工具箱比我年纪都大,吱呀吱呀的推车声听着特别踏实。
再往里走就闻见豆香,是李奶奶在磨豆腐。她总坐在门槛上拣豆子,见人就笑眯眯的。昨天路过时她非塞给我一块刚出锅的豆干,烫得我左手倒右手。“尝尝,今早新做的。”她说这话时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。这附近小街景致说不上多惊艳,可每扇门后面都藏着故事。
巷子中段有棵老槐树,底下总聚着下棋的大爷。他们的棋局能从清晨持续到日落,有时候为一步棋能争上半天。我常站在旁边看会儿,虽然看不懂门道,但喜欢听他们拌嘴——“你这马别着腿呢!”“谁说的?我这是千里马!”吵归吵,从来没见谁真急眼。
要说这条巷子最热闹的,还数傍晚时分。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,炒菜的滋啦声和饭菜香从窗户飘出来。这时候你要是站在巷口往深处看,会觉得整条巷子都在冒着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。
其实丹江口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也在悄悄变化。去年巷尾开了家文创小店,卖些明信片和小摆件。年轻的店主小陈是美院毕业的,把店面收拾得特别雅致。刚开始老街坊们还嘀咕,说这花里胡哨的谁来买啊。没想到现在连李奶奶都会去店里挑孙女的生日礼物。
夜幕落下时,巷子就安静多了。只有几家小餐馆还亮着灯,橘黄的灯光把影子拉得老长。我特别喜欢这时候在巷子里散步,脚步声在墙壁间回响,好像在跟这座城市说悄悄话。远处火车站偶尔传来汽笛声,提醒着我这里离喧嚣只有一步之遥。
巷子尽头有家理发店,老师傅手艺特别好。我每个月都去找他理发,十块钱,从来不加价。他总说:“街里街坊的,收多了不好意思。”上周去的时候发现他多了个学徒,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。“得有人接班啊,”老师傅边给我围布子边说,“这手艺不能断在我这儿。”
站在巷子里往外看,能看见火车站楼顶的大钟。时针慢悠悠地转着,好像这里的时间都比别处走得慢些。来来往往的旅客大概不会知道,就在一墙之隔的地方,藏着这样一条活色生香的小巷。这附近的街景致或许普通,但待久了就会明白,平凡日子里的温润光泽,最是难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