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川100米内学生约,利川百米学生相约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6:05:44 来源:原创内容

你说这事儿巧不巧?昨天傍晚我下楼拿快递,正好撞见隔壁楼张阿姨在小区花园里张罗。走近一看,她家闺女小雨和几个同学正蹲在地上捣鼓什么,旁边还立着块花花绿绿的硬纸板。

“阿姨,这是搞什么活动呢?”我凑过去打招呼。张阿姨把手里的彩带打了个结,笑呵呵地说:“孩子们约着做手工义卖,说是要在利川100米内学生约着一起做点有意义的事。”小雨抬头看见我,眼睛亮晶晶地补充:“我们班的同学都住在附近,在利川百米学生相约特别方便,走两步就能碰头。”

一墙之隔的温暖

说实话,我小时候也常和邻居孩子玩,但从来没想过能把“100米”变成个约定俗成的距离。小雨她们这个“利川100米内学生约”的玩法挺新鲜——以小区中心花坛为圆心,百米为半径,住在圈内的同学每周聚叁次。有时是在小广场写作业,有时是像今天这样做手工,偶尔还会组团去帮社区老人买菜。

张阿姨说最开始是孩子们在班级群里聊天,发现好多同学住得特别近。“这不就是缘分嘛!”她模仿着孩子们的口气,“既然楼上楼下住着,不如常常见面。”于是就有了这个不成文的约定——只要在百米之内,随时能约着见面。

我站在旁边看了会儿,发现这些孩子分工特别明确。有人负责剪纸,有人负责涂色,还有个戴眼镜的男孩专门记录材料用量。他们边干活边聊着学校的事,偶尔爆发出一阵笑声,那场景让人心里暖暖的。

百米距离的妙处

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,这个“利川百米学生相约”的模式还真有点意思。百米是什么概念?大概就是从小区这头走到那头的时间,是家长站在阳台喊一嗓子能听见的距离,是孩子们放学后不用骑车就能见面的范围。

以前总觉得现在的小孩都窝在家里玩手机,可眼前这群孩子让我改观了。他们把物理距离变成了情感距离,让“近邻”这个词重新有了温度。而且我发现,因为见面方便,他们的活动特别随性——今天谁有了好主意,在群里喊一声,半小时后就能凑在一起实施。

这种随性反而让活动更持久。不像我们小时候组织活动要大张旗鼓,他们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自然而然。

第二天我又遇到张阿姨,她说义卖活动特别成功,孩子们用挣来的钱买了绿植,打算把小区那个角落打造成“百米友谊角”。更让她高兴的是,小雨现在性格开朗多了,以前放学就关在房间里,现在总会主动约同学见面。

看着孩子们用最简单的距离创造出最纯粹的快乐,我突然觉得,也许美好的东西从来不需要太复杂。就像这个“利川100米内学生约”,它不过是把身边的资源重新组合,却让平凡的日常生活变得闪闪发光。

现在每次路过小区花园,我都会特意看一眼那个角落。有时候能看见孩子们围坐在一起,有时候只能看见他们留下的手工作品在风中轻轻摇晃。但无论如何,你知道在这百米范围内,永远有着最质朴的约定和最简单的快乐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