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海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区域俗称炮楼区
走在凌海大学城的街头,你总能听到学生们这样的对话:“晚上去炮楼那边吃饭吗?”“快递放炮楼区超市了,记得取。”
刚转学过来的小王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时,整个人都愣住了。他悄悄问我:“为什么大家都管这片叫炮楼啊?听起来怪怪的。”我看着他困惑的表情,不禁笑出声。这让我想起自己刚来时的模样,也是对这个小地名充满了好奇。
炮楼称呼的由来
实际上,“炮楼”这个称呼跟军事设施半点关系都没有。要说这个外号的来历,还得回到七八年前。那时候大学城刚建好,周边还是一片荒地,就立着几栋孤零零的商业楼。这些楼都是方方正正的造型,灰扑扑的外墙,窗户又小又密,远远看上去,还真有点像战争时期的炮楼。
最早是几个爱开玩笑的男生给取的外号,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,就这么叫开了。如今,“炮楼区”已经成了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一提这片区域的有趣发展。
炮楼区的日常景象
现在的炮楼区可热闹了,叁层小楼里塞满了各式小店。一楼是快餐店和奶茶店,每到饭点,队伍能排到门外去。二楼的网吧和桌游店永远是爆满状态,偶尔还能看到几个熟悉的面孔——当然是逃课来的。叁楼则藏着几家小众书店和自习室,算是这片区域里最安静的地方了。
记得上个学期期末,我在炮楼区的自习室泡了整整一周。老板娘都认识我了,每天早晨都会给我留个靠窗的位置,晚上还会多送一杯奶茶。“考试季的学生最辛苦,”她总是这么说,“我这小店能帮一点是一点。”
这种温暖的感觉,大概就是为什么大家虽然嘴上吐槽炮楼区环境简陋,却还是愿意往这儿跑的原因吧。
炮楼区的美食记忆
要说炮楼区最让人怀念的,还得是那些物美价廉的小吃。十块钱就能吃饱的麻辣烫,八块钱超大杯的奶茶,还有那家永远在排队的鸡蛋灌饼...这些味道已经深深烙在了每个学生的记忆里。
我至今还记得那家“陈姐烤肉饭”的老板娘,她总能记住每个熟客的口味。小李要多加辣,小张不要葱花,她都记得清清楚楚。后来她家搬走了,好多学生还在朋友圈里发帖怀念。
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,恰恰构成了大学生活最真实的底色。炮楼区就像是个微缩的社会,让学生们在步入真正的社会前,能有个缓冲的地带。
如今走在炮楼区,依然能看到熙熙攘攘的学生人群。他们或许正在为明天的考试发愁,或许在为社团活动忙碌,又或许只是在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。这片看似普通的商业区,承载的却是无数年轻人的青春记忆。
有时候我在想,等多年后回忆起大学生活,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,可能不是教室里的刻苦钻研,不是图书馆的埋头苦读,而是炮楼区里那些温暖而鲜活的生活片段。那些在奶茶店里的谈笑风生,在快餐店里的狼吞虎咽,在书店里的偶然邂逅,都成了青春最美好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