鞍山嫩茶论坛,鞍山新茶交流平台
这几天总听朋友说起鞍山嫩茶论坛,我寻思着这是个啥新鲜玩意儿,结果上网一搜才发现,原来咱们鞍山好这口的茶友还真不少。
记得上周在铁东区喝茶,隔壁桌几个老哥正聊得热火朝天。穿灰夹克的大哥掏出手机晃了晃:"昨儿在鞍山新茶交流平台看到家店,滇红才卖市价七成。"这话引得我竖起耳朵,回家就忍不住点开了那个绿底茶叶濒辞驳辞的网站。
茶香里的江湖
刚进鞍山嫩茶论坛那会儿,我就像闯进了大观园。置顶帖飘着《二一九公园旁新到凤凰单丛》,底下已经盖了叁百多楼。楼主"茶醉东山"每天更新试茶日记,昨儿写的那段把我馋坏了:"汤色琥珀透亮,入口兰花香直往鼻子里钻,回甘像吃了岭南荔枝。"看得我第二天就按图索骥找去了。
要说这鞍山新茶交流平台最接地气的,还属"以茶会友"版块。上周五深夜两点,我还看见有个刚下夜班的焊工发帖:"求推荐提神不伤胃的茶。"不出十分钟就蹦出七八条回复。卖茶二十年的赵大姐建议滇红配枸杞,茶艺师小陈分享了自己配的桂花红茶配方,还有个学生党晒出保温杯里泡着的茉莉龙珠。这种烟火气,让我想起小时候街坊邻居蹲在院里唠嗑的光景。
现在每天打开鞍山嫩茶论坛已成习惯。今早刷到茶农老张直播采春茶,镜头里他戴着草帽在千山脚下的茶园穿梭,露水打湿的裤脚沾着泥点。他捏着嫩芽对镜头笑:"咱这的土壤含铁量高,出的茶特别甜。"突然画面外飞来只山雀,惹得弹幕刷刷飘过"张叔喂它口茶"。
去年冬天有件事让我特别暖。论坛里的"茶痴老王"住院做手术,茶友们自发组织轮班送茶。肿瘤医院的护士都纳闷:"这老先生一天换叁种茶,探病的还都拎着茶罐子。"后来老王康复后发帖:"病房里喝着茶友送的正山小种,恍惚觉得在茶馆聚会。"
偶尔也会遇见有意思的争执。上周对于"绿茶该不该冰箱保存"的讨论,愣是吵出五百多楼。退休的李老师搬出茶经古籍,开茶庄的年轻老板甩出厂颁滨论文数据,最后两人约在景子街茶城当面切磋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隔天他俩合伙发了篇《不同湿度下茶叶转化速率实测》,配图是满满一桌实验器材。
上个月论坛举办品鉴会,我终于见到那些熟悉的滨顿本尊。经营茶具店的"紫砂壶小妹"原来是位银发阿姨,常写犀利茶评的"冷泡茶先生"竟是腼腆的眼镜小哥。大家互换茶叶时,穿工装的钢厂师傅小心翼翼掏出真空包装的阿里山乌龙:"闺女从台湾寄来的,都尝尝。"
这两天论坛正在筹备清明茶会,版主刚更新了活动安排。说是要在玉佛苑旁的茶室摆开长案,用千山水泡各地新茶。我已经报名带去年存的冻顶乌龙,隔壁市的老陈说要扛来自家烤的茶饼。这阵子群里天天响个不停,不是在讨论茶席布置,就是在交流冲泡手法,热闹得像过年。
有时候我觉得,鞍山嫩茶论坛不像是个虚拟社区,倒像是老鞍山茶馆的延伸。这里既有茶香氤氲,更飘散着浓浓的人情味。每个闪烁的头像背后,都是滚烫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