藁城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后巷茶饮时光
藁城女子学院后街的茶摊,是那种你走着走着就会不自觉停下来的地方。记得第一次发现它,还是大叁那个闷热的傍晚,我刚和室友吵完架,漫无目的地往后街溜达,忽然闻见一股茉莉混着水仙的茶香,像只温柔的手把我牵了过去。
老板娘是个四十来岁的阿姨,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正不紧不慢地烫着茶杯。她没问我喝什么,直接倒了杯温热的金萱乌龙推过来:“学生妹,先润润喉。”那口茶顺着喉咙滑下去,不知怎么的,眼眶就有点发酸。
茶香里的青春絮语
后来这儿成了我的秘密基地。期末考砸了来坐坐,捧着热茶看蒸汽模糊眼镜片;收到暗恋学长的短信时,差点把整杯四季春都打翻在手机上。老板娘总会适时续上茶水,有时放两颗冰糖,什么也不问。这条看似普通的校园后巷茶饮时光,渐渐成了比宿舍更让我安心的地方。
常来的还有几个熟面孔。外语系的短发姑娘总抱着《百年孤独》来读,她说只有在茶香的包裹里才能读懂魔幻现实主义;美术系的学姐喜欢坐在角落写生,画过老板娘沏茶时低垂的眉眼,画过冬日茶锅蒸腾的白雾。我们偶尔闲聊,更多时候各自发呆,像几片浮在杯中的茶叶,在这个小小的藁城女子学院后街喝茶据点里短暂栖息。
最难忘的是毕业前那个雨夜。我们七八个即将各奔东西的姑娘挤在茶棚下,雨水顺着塑料棚檐串成珠帘。老板娘破例拿出收藏的东方美人茶,茶汤在旧瓷杯里漾出琥珀光。“以后就喝不到这个味道了。”不知谁嘟囔了一句,大家都安静下来,只剩雨声和茶水入杯的声响。
如今工作叁年,喝过各式精致的茶,却总想念那个简陋茶摊的滋味。上周特意回去,发现老板娘还在,认出我时眼睛弯成月牙:“老规矩?”我点点头,那杯金萱乌龙入口的瞬间,所有对于青春的记忆都鲜活起来。这条普通的校园后巷,这些普通的下午茶,原来早已在岁月里酿成了独一无二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