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旧火车站有鸡吗,个旧火车站附近有鸡吗
那天路过个旧火车站,碰见个拎着编织袋的大姐,她凑过来压低声音问:"兄弟,知道这附近哪儿有鸡吗?"我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——人家问的是菜市场里那种扑腾着翅膀的活禽。
这事儿倒提醒了我,个旧火车站周边确实挺有意思。新建的站前广场特别气派,但拐过两条街就是老城区的烟火人家。要说找活禽摊点,得往金湖南巷那边走,早晨五六点能听见叁轮车拉着鸡笼哐当哐当响。
市井里的烟火气
火车站往东走四百米有个自发形成的早市,卖菜的老乡直接把竹筐摆在地上。有次看见个戴草帽的大爷,自行车后架装着两个铁笼子,里头装着七八只土鸡。有人问价,他就拎起鸡翅膀让人看膘情,鸡爪子在空中直蹬挞。
不过这两年城管管得严,这种流动摊贩少多了。真想买鸡的话,建议去金湖农贸市场,虽然得多走十分钟路,但那里品种全,有乌骨鸡、叁黄鸡,还能帮忙现场宰杀。
说到这个,想起去年冬天在站前遇到个外地游客。他拖着行李箱四处张望,犹豫半天才问我:"师傅,听说云南汽锅鸡特别出名,这火车站周边能吃着正宗的么?"我给他指了老客运站后面的几家小店,后来又在微博上看见他发的照片,说是在家老旧餐馆吃到了这辈子最香的汽锅鸡。
城市发展的两面
其实挺多人初到个旧,都会对火车站周边的环境感到意外。北面是崭新的玻璃幕墙大楼,南边却保留着上世纪的红砖房。卖水果的推车和共享单车挤在巷口,刚下火车的旅客拉着拉杆箱在菜摊间穿行。
有回听见两个年轻人在站前广场争论。一个说该把老房子都拆了建商业中心,另一个却说就爱这种混搭的感觉。要我说啊,城市就该像老棉袄,看着旧,穿着舒服。那些藏在巷子深处的鸡毛店,虽然装修简陋,锅灶却擦得锃亮。
现在火车班次多了,来往的人也跟着多了。倒是希望不管车站怎么改建,周边总能留些接地气的小店。让赶早班车的人能喝上碗热鸡汤,让深夜到站的旅客还能找到亮着灯的小餐馆。
对了,上周陪亲戚在火车站对面吃饭,发现他们家的酸笋鸡特别够味。老板说用的是本地跑山鸡,肉质紧实。结账时特意问了下,原来每天早晨都有农户固定送货,难怪吃起来不一样。
夜幕降临时分,火车站霓虹灯亮起来,附近小吃摊的灯泡也次第点亮。炸洋芋的香味混着烤豆腐的烟气,偶尔还能闻到炖鸡的香味从某家厨房飘出来。这种鲜活的生活气息,或许比任何光鲜的建筑更让人记住这座城市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