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州品茶工作室体验分享,化州茶室品茗感受记录
那天下午拐进化州老城区的小巷,青石板路被雨水淋得发亮,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朋友说这里有家不起眼的工作室,主人是个痴迷茶道的老师傅。推开那扇虚掩的木门,铃铛"叮铃"响了两声,像是把外面的喧嚣都关在了身后。
穿着棉麻衫的茶艺师正在烫杯,热气腾起来模糊了她的眉眼。"这是今年头采的白牡丹,"她往我面前推了个陶杯,"尝尝看,像不像把整个春天含在嘴里?"茶汤是浅浅的杏黄色,入口居然真有嫩芽破土时的鲜润,喉间回甘像雨后竹林的风。
茶香里的旧时光
老师傅从里间出来,手里托着个老砂铫。他说这铫子跟了他二十年,内壁结满茶垢,煮水都带着记忆的味道。看他拎壶高冲,茶叶在盖碗里旋转着舒展开,忽然觉得这不像在泡茶,倒像在唤醒沉睡的精灵。
第二泡换了紫砂壶。茶艺师说这把壶专泡熟普,养了七八年,现在光倒清水都能渗出茶色。我捧着温热的小杯,想起小时候外婆的搪瓷缸,她总是咕咚咕咚喝大碗茶,而我现在却学着细品每道茶汤的变化。原来茶可以很家常,也可以很讲究。
墙角的收音机咿咿呀呀放着粤剧,老师傅跟着打拍子。他说化州人喝茶从来不是为了解渴,街坊邻居扯张板凳坐在骑楼下,一壶茶能聊到日落。这种化州品茶工作室体验分享让我突然明白,我们追寻的不仅是茶味,更是这种慢慢生活的滋味。
舌尖上的风景
第叁款茶让我印象深刻。茶叶蜷曲如螺,遇水竟展开完整的绿叶。"这是本地山野茶,"茶艺师转动公道杯,"长在化州特有的红壤里。"茶汤入口有野性的蜜韵,像是把山间的云雾都融在了里面。原来每片茶叶都带着故乡的水土,喝懂茶,也就读懂了化州。
茶点也颇有巧思,搭配的橘红糕甜而不腻,恰好衬托茶的回甘。老师傅说这手艺是他老伴做的,年轻时她总嫌他沉迷茶道,现在倒成了最懂他茶席的知音。说着给我们添了道茶,眼角笑出深深的皱纹。
不知不觉喝了六七道茶,从午后坐到华灯初上。临走时茶艺师包了包茶样给我,素白棉纸系着麻绳。这趟化州茶室品茗感受记录下来,最难忘的不是某款茶多惊艳,而是那种全身心沉浸的宁静。现代人总在赶路,偶尔也该停下来,让茶香把纷乱的思绪捋一捋。
巷口飘来炒菜的香气,隔壁阿婆在唤孙子回家。我捏着那包茶慢慢走着,忽然觉得生活本该如此——有柴米油盐的热闹,也要有清风明月的闲适。下次路过化州,应该还会再来坐坐吧,就为那杯永远温着的、带着人情味的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