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河口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百元情感在梅河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2:17:54 来源:原创内容

梅河边的百元夜晚

路灯把柳树的影子斜斜地打在柏油路上,我刚从烧烤摊喝完两瓶啤酒,沿着梅河边的步道慢慢往回走。晚风裹着河水特有的腥甜气息,远处广场舞的音响隐隐传来。就在彩虹桥墩下面,我看见了个熟悉的身影——老陈蹲在石阶上,正往河里抛石子。

“等人?”我走过去挨着他坐下。老陈是附近纺织厂的老维修工,五十出头,头发白了一半。他咧嘴笑了笑,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红梅烟:“等个姑娘。”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有点好笑,但我没笑。他弹烟灰的动作很慢,火星子在夜色里明明灭灭。“100块钱的缘分。”他补充道,眼睛望着河对岸的灯火。

我愣了下。老陈说的“100块钱的爱情”,可不是你们想的那种。上个月他在人民公园相亲角溜达,看见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坐在长椅上抹眼泪。老陈买了瓶矿泉水递过去,女人说刚从外地来找老乡打工,钱包被偷了。老陈掏遍全身,正好有张百元钞票。“你先拿着吃饭。”他这么说。女人非要留他电话,说发了工资就还。

“后来真还了?”我问他。老陈摇头,烟快烧到手指了:“没。但她每周这个点会来陪我聊聊天。”他说那女人在城南包子铺打工,每天凌晨叁点起床和面。丈夫前年工伤走了,儿子在老家读高中。她总带两个肉包子来,还热乎着。“她说100块钱能买二十个肉包子,得陪我二十次。”老陈笑了,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。

河面上货船的汽笛声悠长。我想起去年冬天,楼下理发店的阿珍姐离婚后,总在微信上找附近的人聊天。有天她兴奋地跟我说,认识了住在梅河口对面的男人,两人在人民广场见了面。那男人请她吃了碗麻辣烫,花了二十八块,然后沿着梅河走了整整叁小时。“他跟我说他前妻的事,我说我前夫的事。”阿珍姐眼睛亮晶晶的,“比花288吃西餐强多了。”

这种百元情感在梅河两岸悄悄流动着。不像年轻人动不动就红酒玫瑰,这里的人更实在——碗麻辣烫,场电影,或者就是沿河走走路。花费不超过一百块,可说的话能装好几箩筐。老陈说那女人最近在学认字,他把她写歪歪扭扭的“梅河口”叁个字存在手机里。“比收到什么礼物都高兴。”他说这话时,声音有点哑。

远处传来拖鞋啪嗒啪嗒的声音,个系着围裙的女人小跑过来,手里果然提着塑料袋。老陈赶紧掐灭烟站起身,那瞬间他背挺得笔直。女人从袋子里掏出俩包子,还冒着白气。“今天猪肉白菜馅的。”她声音不大,但透着高兴。老陈接过包子,顺势把攥了很久的创可贴塞过去:“你昨天说切到手了。”

我悄悄往旁边挪了挪。他们并排坐在河堤上,中间隔着拳头的距离。女人小声念着河边广告牌上的字,老陈偶尔纠正发音。货船的灯光划过他们身上,又慢慢移开。这个100块钱开始的夜晚,在梅河口潮湿的空气里,竟然有了分量。

想起我妈常说,梅河不深,但能照见人心。或许在这种小城里,感情本来就不需要太复杂。个简单的关心,次耐心的倾听,还有那最初的100块钱的善意,就像河面的涟漪,圈圈荡开去。老陈和那女人还在说话,声音渐渐混入夜色里。我起身往回走,身后的梅河静静流淌,带着这些百元故事,往更远的地方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