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飞虫扫二维码的同城服务,大安微信扫码本地生活服务
最近我发现,咱们大安不少人手机里都存着那个蓝绿色的二维码图片,有时候在超市门口排队,都能看见前面的人打开相册扫一下。起初我没太在意,后来才慢慢弄明白,原来这是我们本地一个特别方便的生活服务入口。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,这个“大安飞虫扫二维码的同城服务”刚出现那会儿,我还以为是那种麻烦的会员系统。没想到试着用了几次之后,竟然离不开了。早上想吃个热乎早餐,扫个码就能看到附近哪家包子铺刚出笼;晚上想找家政帮忙,也不用到处打听,里面直接能找到附近邻居评价好的阿姨。
一个小小的改变
我记得上个月家里水管漏了,那时候已经晚上九点多,正发愁去哪找维修师傅。邻居在微信上给我发来那个熟悉的二维码,说试试这个“大安微信扫码本地生活服务”。我将信将疑地扫了一下,没想到真联系上了住在同个小区的维修师傅,半小时就上门修好了。师傅一边收拾工具一边说,他现在大部分活儿都是通过这个平台接的,街坊邻居的,服务起来也放心。
这种体验让我想起以前,那时候找各种服务得跑好几个地方问,或者托朋友介绍。现在好了,拿出手机扫一扫,周围有什么服务一清二楚。而且因为都是本地人在用,大家知根知底的,互相都有个信任基础。
我后来才发现,这个平台不只是能找维修师傅。前几天我想给孩子找个周末学书法的班,也是通过它找到了社区活动中心的课程。老师就是住在隔壁楼的退休老教师,收费合理,教得也用心。这些东西,如果不是通过这个同城服务平台,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。
现在我去菜市场,经常看到摊主把自己的收款码和这个服务码并排贴着。买完菜顺便扫一下,就能知道今天哪家店有特价,哪个果园新到了新鲜水果。慢慢的,这成了我们大安人生活的一部分,就像微信聊天一样自然。
有时候想想,科技这东西真好,不用搞得太复杂,就这么简单一扫,就把街坊邻居都连起来了。现在我去别的城市走亲戚,反而有点不习惯了,总觉得缺了这么个贴心的本地小帮手。或许这就是科技最好的样子吧——不知不觉融进生活,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,却又实实在在地帮上了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