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树去酒店房间对暗号,玉树赴旅馆客房接头语
玉树站在酒店走廊的羊毛地毯上,心里直打鼓。他反复核对手机里的信息——没错,就是这间房,321。可手举到门前,愣是没敢敲下去。
这事儿还得从叁天前说起。玉树在旧书店淘到本《西厢记》,付钱时发现书页里夹着张泛黄的纸条。上面用毛笔写着两行小字:"周五晚八点,华美酒店321房。见面说'今夜月明人尽望',若回'不知秋思落谁家',便是同道。"这可把他给看懵了。
那个奇怪的约定
要说玉树这人吧,平时就爱琢磨些稀奇古怪的事儿。他把纸条翻来覆去研究了好几遍,心想这都什么年代了,还搞对暗号这套?可转念一想,万一是哪个朋友开的玩笑呢?或者...真有什么特别的缘分?
纠结来纠结去,他还是准时来了。不过站在房门口这会儿,他肠子都悔青了。这要是个恶作剧,那不是白跑一趟?要是什么不法勾当...他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,寻思着一有不对劲就赶紧报警。
深深吸了口气,玉树终于抬手敲了门。咚咚咚,叁声不轻不响。
门开了条缝,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。"你找谁?"
玉树结结巴巴地说:"今夜...今夜月明人尽望。"
门后沉默了片刻,忽然传来笑声。门完全打开,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那儿,笑眯眯地接道:"不知秋思落谁家。快请进!"
房间是普通的标间,但茶几上摆着套精致的紫砂茶具,旁边还放着几本线装书。老人示意玉树坐下,给他倒了杯茶。"没想到真有人来。我姓陈,是个退休的语文老师。"
茶香里的故事
陈老师抿了口茶,不紧不慢地讲起缘由。原来他是个古诗词爱好者,退休后闲来无事,就想了个特别的办法找同好——在旧书里藏暗号纸条。"这些年我往旧书店送了不少书,每本都藏了张纸条。可叁年过去了,你是第一个找来的。"
玉树听得目瞪口呆。"您就不怕来的是坏人?"
"怕啊,"陈老师笑了,"可我想着,能看懂这暗号的人,总不会太坏吧?再说了,我选的这两句诗,王建的《十五夜望月》,现在没几个人记得全了。"
这话倒是不假。玉树能接上暗号,还得感谢他大学时参加过诗词社团。那会儿背了不少古诗,没想到今天派上了用场。
两人越聊越投机,从唐诗宋词聊到现代文学,从李白杜甫谈到鲁迅老舍。陈老师知识渊博,玉树听得入迷,早就把先前的顾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茶过叁巡,陈老师忽然神秘地眨眨眼:"其实今天请你来,除了想找个知音聊天,还有个特别的礼物要送你。"他起身从床头柜取出个木盒子,轻轻推到玉树面前。
玉树打开盒子,里面是整套的《古文观止》,书页泛黄但保存完好。最让人惊喜的是,每页都有密密麻麻的批注,字迹工整清秀。
"这是我教书四十年做的笔记,"陈老师语气平和,"我无儿无女,这些书与其放在我这里落灰,不如送给懂得欣赏的人。"
捧着这沉甸甸的木盒,玉树忽然明白,有些缘分,真的就藏在那些看似偶然的相遇里。要不是那张纸条,要不是他鼓起勇气来赴约,这辈子可能都遇不到这样的知音。
临走时,陈老师送他到门口,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:"年轻人,记住啊,这世上美好的事物,往往都需要一点勇气才能遇见。"
电梯下行时,玉树看着镜中的自己,忽然笑了。谁说现代人都活在手机里?这不,一句古诗,不就牵出了一段忘年交?他小心地抱紧怀里的木盒,感觉像是捧着一份珍贵的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