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田品茶上课工作室,和田茶艺学习工作室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20:35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这家藏在小巷深处的工作室,隔着玻璃门就能闻到淡淡的茶香。推开门,铃铛轻响,一位系着藏青围裙的姑娘正弯腰调节炭火,紫砂壶里冒着细密的白气。这里不像教室,倒像是朋友家的茶室,博古架上错落摆着不同年份的普洱,墙上挂着手写的茶诗,连空气都透着温润。

记得第一次来体验时,我连盖碗都端不稳。老师却笑着说:"别着急,茶不怕慢。你看这片2015年的古树普洱,在云南深山里长了叁百多年,我们多等它几分钟又算什么?"她捻起茶叶轻轻放进温过的盖碗,热水冲下去的瞬间,山林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
茶汤里有什么

其实在接触和田品茶上课工作室之前,我喝茶就是往杯子里扔茶包。直到在这里捧起第一杯正经冲泡的单丛,才明白原来茶汤真能有桂花香。老师让我们轮流闻杯盖,有人说是蜜糖,有人说是杏仁,而我在杯底闻到雨后的青草香——老师说,这就是凤凰山的气息被封存在茶叶里了。

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六下午的茶课。不必正襟危坐,大家围坐在老榆木茶台前,看老师如何让水流在壶中旋转。她说注水要像对待初春的嫩芽,不能惊扰,只能轻抚。有次练习时我手抖把水洒了满桌,老师却注意到我手腕的弧度很自然:"你刚才那个动作,其实很像茶农采茶的手法。"

慢慢发现,泡茶最迷人的不是技巧,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心意。比如冬天泡熟普要先温两遍壶,夏天喝龙井要选宽口的玻璃杯。有回老师泡陈年白茶,特意换了更小的品茗杯:"这茶存了十二年,每一滴都珍贵,咱们得小口喝。"

茶香连起的时光

上个月工作室办了场中秋茶会,老师搬出珍藏的九十年代老茶。深红色的茶汤在白瓷杯里像宝石,入口居然有药香。一位满头银发的奶奶轻声说:"这味道让我想起外婆的樟木箱。"那一刻突然理解老师常说的——茶是穿越时间的信使。

在和田茶艺学习工作室待久了,开始能喝出不同水泡茶的差异。山泉水甜,矿泉水醇,自来水总带着若有若无的涩。老师让我们用同样的茶叶换叁种水试,果真每杯都是不同风景。现在出门旅行,我总会带只小盖碗,在酒店用当地的水泡茶,仿佛用味蕾记录城市的故事。

前几天新来的学员问要不要考茶艺师证书,老师正在分茶,闻言轻轻放下茶则:"证书只是张纸,重要的是这里——"她指指心口,"记住每片茶叶来自哪座山,记得每杯茶汤里映着的人。"窗外梧桐叶飘到茶台上,她顺手把它摆在茶席边,成了意外的点缀。

如今我的小家也辟出个茶角落,朋友来时会学老师的样子布席。水沸时白雾袅袅升起,忽然想起初学时总盯着计时器,现在反而学会等待。就像老师说的,茶叶在枝头经历那么多日夜才长成,我们泡茶时的这点耐心,算是对自然的回应吧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