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首100元3个小时约,吉首百元叁小时约伴同行
那天在朋友圈刷到一张照片,老朋友站在吉首的乾州古城门口比着耶,青石板路在雨后泛着光。我盯着手机发了会儿呆,这才想起我们已经叁年没见了。
打了个电话过去,两人聊得停不下来。最后他说:“要不你就按我这个玩法来?我在吉首待了叁天,算下来平均每天花销也就百来块,特别划算。”他管这个叫“吉首百元叁小时约伴同行”——选个上午或下午,用叁小时慢慢逛一个地方,花费控制在百元左右。
古城里的慢时光
我按他说的,第一天下午叁点才走进乾州古城。这个时间点真好,旅行团都走得差不多了,古城恢复了本来的安静模样。门票?免费的。我在巷子里慢悠悠地晃荡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的老房子散发着木头的香气。
路过一家姜糖作坊,老师傅正在门口扯糖。热乎乎的姜糖五块钱一包,我买了两包,一边嚼着一边看他工作。他说他在这做了四十年姜糖,手指都被姜染成了淡黄色。聊了半个小时,他教我怎么看姜糖的好坏——能拉得长、不断裂的才是上品。
傍晚在古城边的餐馆吃了碗米粉,加了特色酸肉,总共十八块。坐在二楼的窗边,看着夕阳把古城墙染成金黄色,这种感觉,真的不是匆匆忙忙赶景点能体会到的。
意想不到的峒河之旅
第二天我尝试了“吉首100元3个小时约”,沿着峒河走走。从团结广场出发,顺着河流往下游走。河边有很多当地人在钓鱼、洗菜,生活气息特别浓。
路过一个小集市,卖的都是当地老乡自己种的东西。我花两块钱买了叁个橘子,边走边吃,甜得很。有位大爷在河边放风筝,风筝是他自己用报纸糊的,飞得却老高。我在他旁边坐了半个小时,听他讲峒河这些年的变化。
走到万溶江和峒河交汇处,正好看到一群白鹭在浅滩上觅食。有个摄影爱好者告诉我,他每天这个时间都会来这里拍鸟。“不要钱的自然景观,比什么门票都值得。”
市井生活中的惊喜
第叁天我去了老城区的菜市场。说实话,这可能是最接地气的旅行方式了。市场里什么都有,各种没见过的野菜、手工制作的豆腐,还有用竹篓装着的活鱼。
我在一个阿婆的摊位上买了块糍粑,才叁块钱。阿婆很热情地告诉我应该怎么煎才好吃。隔壁摊位的叔叔听说我是来旅游的,非要送我几个自家种的百香果。“我们吉首没什么大景点,但过日子很舒服。”
在市场里转悠了一个多小时,花了不到二十块钱,却尝到了最地道的味道,感受到了这座小城最真实的生活节奏。
晚上在青年旅舍的天台上,碰到几个同样独自旅行的人。我们交换着各自的心得,发现大家最喜欢的都不是那些要门票的景点,反而是这些不花钱的角落——老街、市场、河岸,还有和当地人的偶遇聊天。
离开吉首的那天早上,我又去了一趟乾州古城。清晨的古城更加安静,只有几个老人在散步。我想起朋友说的“吉首百元叁小时约伴同行”,忽然明白了这种旅行方式的好——它让你真正地走进一个地方,而不只是路过。
火车缓缓驶离吉首站,我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群山,心里已经在盘算下次什么时候再来了。或许下次,我也会把这个方法推荐给其他朋友,告诉他们旅行不一定非要赶景点,慢慢来,反而能看到更多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