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宫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,南宫品茶精选自备茶室
这几天路过南宫街,发现巷子深处新开了几家挺特别的茶室。玻璃门上挂着竹帘,隐约能看见里面暖黄的灯光。最有趣的是,这些茶室门口都立着块小木牌,写着"欢迎自带茶具"。
说来也巧,上周正好遇到位老茶客拎着牛皮茶具包推门进去。我跟着瞧了瞧,只见他从包里取出养得油亮的紫砂壶,又掏出个小锡罐,店家便提着铜壶过来注水。那套行云流水的动作,看得人心里直发痒。
茶具就像老友
我也算半个茶爱好者,家里攒了好几把壶。有把朱泥的用了叁年,现在光是往里注热水,都能闻到淡淡的茶香。在这类南宫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里,常能遇见带着自家宝贝来的茶友。有次见着位大姐,她的青花盖碗是祖母的嫁妆,碗沿有道金缮的裂纹。她说用这只碗喝茶时,总能想起小时候看祖母烹茶的样子。
这种自带茶具的讲究,倒不是嫌弃店家的器具不好。相反,这些工作室准备的茶具都挺精致。只是用惯了的物件,就像穿旧了的布鞋,处处都合心意。茶汤倒进去的瞬间,仿佛连滋味都更醇厚几分。
选茶如会友
南宫品茶精选自备茶室还有个妙处——能遇见各式各样的茶叶。记得某个雨夜,隔壁桌的茶友打开陶罐,取出珍藏的老普洱。深红色的茶汤在白瓷杯里漾着光,他给我们每人分了一小杯。那股陈香钻进鼻腔的瞬间,整间屋子都安静了下来。
这类茶室通常备着二叁十种基础茶叶,从龙井到单丛应有尽有。但老茶客们带来分享的,往往是市面难寻的私藏。上个月尝到的梅子箐,至今舌尖还留着那抹清甜。这种不期而遇的惊喜,让每次品茶都像在拆盲盒。
现在年轻人也爱上这种喝茶方式。上周见到几个大学生,带着新淘的琉璃茶杯来拍照。他们不太懂复杂的茶道,但会认真地比较不同水温下茶汤的变化。有个女孩说,在这儿泡茶比在奶茶店发呆有意思多了。
这些南宫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渐渐成了城市里的慢空间。不需要严格遵守日式茶道的礼仪,也不必像传统茶艺表演那样正襟危坐。你可以窝在沙发里,把玩着心爱的建盏,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。偶尔和邻座交流两句泡茶心得,或者单纯发发呆。
窗外的车马声渐渐远了,只剩下水沸的咕嘟声,和盖碗轻碰的脆响。或许我们迷恋的,不只是茶的味道,更是这片刻的安宁。当你带着熟悉的茶具走进这里,就像把一小片家带在了身边。
铜壶里的水又开了,白雾袅袅升起。要不要也找家这样的茶室,带上你的宝贝茶具,坐下来慢慢喝一盏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