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河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,沙河微信附近人100元一次
这几天路过沙河地铁站,总能在电线杆和共享单车上看到些小贴纸,白底红字特别扎眼,上面写着"沙河微信附近人100一次100块钱"。这广告简单粗暴得让人哭笑不得,连价格都重复两遍,生怕别人看不见似的。
说实在的,第一次看到这个标语,我愣是在原地站了好几秒。这年头还有人用这么直白的方式打广告?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居然被开发出这种用途,也是让人大开眼界。我猜贴广告的人可能觉得,把价格重复一遍更能加深印象,或者担心有人漏看数字。
街头广告的生存智慧
这些贴纸通常出现在城中村的巷口、快餐店门口的灯柱,还有公共厕所的隔间门背后。位置选得都挺讲究,都是人流量大又不容易被清洁工及时清理的地方。有时候早上贴的,到下午就没了,但隔天又会出现新的,简直像雨后春笋。
我试着扫过几个二维码,结果跳出来的都是个人微信号,头像清一色是网红脸小姐姐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在东莞打工时,厂区宿舍楼下也经常出现类似广告,不过那时候写的是"附近的人50一次",看来沙河这边的物价水平确实要高些。
有次和楼下便利店老板聊起这个,他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说:"这些广告啊,跟小强似的,打不完的。前天刚撕掉一批,昨天又贴上了。"他指着门口的电线杆,"有时候还能看到不同帮派抢地盘,你把我的覆盖了,我把你的撕了,跟打仗一样。"
说到沙河微信附近人100元一次这个价格,倒是挺有意思。你说贵吧,对比某些会所确实不算高;你说便宜吧,对打工族来说也是半天的工钱。这种定价策略可能正好卡在很多人心理防线的临界点上——既不会觉得太肉疼,又能满足好奇心。
不过要我说,这种交易方式风险可不小。先不说违法的问题,光是安全性就让人捏把汗。万一遇到诈骗,或者更糟的情况,那真是叫天天不应。而且现在微信监管越来越严,这种账号没准用不了几天就被封了。
记得上个月有个新闻报道,说是有个小伙子就是因为轻信了这类广告,结果被骗了叁千多。对方先是说要定金,然后又说要保障费,最后说要车费,一环套一环。等他反应过来,对方早就把他拉黑了。
现在走在沙河的大街小巷,看着这些顽强生存的小广告,我有时候会想,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相信这些?又是什么样的人在做这个行当?也许这就是城市生活的另一面吧,光鲜亮丽的写字楼背后,总有些见不得光的交易在暗流涌动。
最近发现这些广告也开始升级换代了。有的不再留微信号,而是改成 Telegram 账号;有的会在角落里印上"安全可靠"四个小字;甚至还有人给电话号码做变形处理,比如把"1"写成"l",试图绕过监管。
这些变化挺有意思的,说明干这行的人也在不断学习进步。只是他们把这聪明劲儿用在正道上该多好。毕竟这种生意就像在刀尖上跳舞,随时都可能摔得头破血流。
有时候深夜加班回家,看到这些在路灯下若隐若现的小广告,会觉得它们就像城市的疤痕,不太好看,但又确实存在。或许等到某天,这些广告自然会消失吧,就像当年满大街的办证广告一样,慢慢被时代淘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