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津品茶工作室,河津茶艺工作室雅集
路过河津品茶工作室的时候,总会被窗内透出的暖光吸引。这家工作室藏在老街转角,木招牌上的刻痕被岁月磨得温润,推开门的瞬间,茶香就顺着门缝溜出来,像老朋友在招手。
工作室的主人是个穿棉麻衬衫的年轻人,大家都叫他林师傅。有次看他冲泡凤凰单丛,他边温杯边说:"你看这茶叶,在热水里慢慢舒展的样子,像不像清晨刚睡醒的人?"这话让我愣了下——原来泡茶不该是机械的步骤,而是与茶叶对话的过程。
茶席上的意外收获
上周叁的茶艺工作室雅集来了位特别的老先生。他盯着林师傅分茶的手法出神,突然从布包里掏出个紫砂壶:"这是我爷爷的壶,搁家里几十年了,今天看着你们喝茶的样子,突然想让它重新活过来。"
林师傅接过壶仔细端详,往壶里注水时动作轻得像在照顾婴儿。壶身渐渐泛起温润的光泽,他笑着说:"您看,老物件记得所有善待它的人。"那天我们喝的是陈年普洱,茶汤在修复后的老壶里竟真的格外醇厚。
其实河津品茶工作室最打动人的,不是多稀有的茶叶,而是这些意料之外的温暖。就像隔壁裁缝铺的王阿姨,有次冒雨跑来问能不能用茶渣做枕头,说她丈夫失眠多年,听说茶香能安神。后来整个工作室的茶渣都给她留着,两个月后她拎着新做的茶香枕来道谢,眼角笑出深深的纹路。
林师傅常说,茶啊,最懂人情冷暖。沸水冲下去时翻滚得厉害,静置片刻就清明透亮,像极了我们被生活搅乱后又慢慢沉淀的心情。这话让我想起第一次来时的拘谨,现在却能在工作间隙自然推开工作室的门,接过茶杯就像回到家放下背包般自在。
黄昏时分的光线斜照进茶室,把博古架上的茶罐染成蜜色。有个大学生正跟着林师傅学习茶则的使用,手腕抖得厉害,林师傅只是轻轻托住他的手:"别急,让茶粉自己落下去,它知道该去往哪里。"
或许这就是河津茶艺工作室雅集最珍贵的地方——它不仅是品茶的空间,更让匆忙的现代人找回某种古老的节奏。就像墙角那盆文竹,不在意有没有人欣赏,只管按照自己的时序抽新芽,在茶香氤氲里绿得从容。
临走时瞥见今日的小黑板上写着明日茶单:野放白牡丹。雨水刚过的春日茶,林师傅特意标注"适合配着窗外雨声品"。突然觉得,能在一个地方同时尝到茶味和生活味,实在是件幸运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