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票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北票足浴店为何光说不练
北票街头巷尾的足浴店可真不少,亮着霓虹灯的招牌晚上特别显眼。但经常听到顾客抱怨:办卡前说得天花乱坠,什么老中医配方、泰式古法按摩,结果体验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
记得上个月路过建设路,一家新开的足浴店拉着横幅写着"开业酬宾",门口经理热情得不得了,说现在充值送叁次精油开背。我邻居老王心动办了张卡,第二次去就发现按摩师傅手法生硬,所谓的泰式古法就是随便掰两下腿。
宣传和现实的差距
这让人不禁琢磨,为什么有些店宁愿把心思都花在包装宣传上,却不愿意踏踏实实提升服务呢?你看他们发的宣传单,动不动就写"国家级按摩师坐镇",其实可能就是培训了半个月的新手。这种光打雷不下雨的做法,终究留不住客人。
我认识个在这行干了十几年的老师傅,他说现在不少店主太急功近利。装修舍得砸钱,大理石前台、真皮沙发样样俱全,但在员工培训上反而抠抠搜搜。有个店主甚至直言:"现在人都看广告,把客人哄进门就行了。"
这话听着就让人不舒服。咱老百姓做个足浴,图的是放松解乏,不是来看花架子的。你宣传得再好,手法不到位,按完浑身不得劲,下次谁还来?
说起来,这种"只吹不做"的现象背后,可能跟行业竞争大有关系。一条街上叁四家足浴店,都想抢客源,就把心思用在搞噱头上。今天你家推出"纳米科技泡脚桶",明天他家宣传"太空舱按摩椅",反而把最根本的按摩技术荒废了。
其实顾客心里都明白,再高科技的设备,最后还是得看师傅的手上功夫。那些开得长久的老店,往往装修普通,但师傅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。按完浑身舒坦,顾客自然愿意常来。
现在有些店确实该醒醒了,别总把客人当傻子。宣传适度没问题,但要是总玩"挂羊头卖狗肉"那套,迟早要把招牌砸了。毕竟这年头,大家都不傻,上一次当就不会再来了。
前几天听常去足浴的老李说,他原来常去的那家店已经贴出转让告示了。这倒不意外,去年他们忙着搞"充值五千送电动车"的活动,服务质量却直线下降,老师傅都走光了。这样的店,关门是早晚的事。
说到底,服务行业靠的是口碑。一传十十传百,比什么广告都管用。要是能把搞营销的那股劲头,分一半用在培训员工、提升服务上,生意何愁不好?可惜啊,这么简单的道理,就是有人想不明白。
看着街上依然闪烁的霓虹灯招牌,我在想,或许哪天店主们能明白,实实在在的手艺才是立身之本。到那时,北票的足浴店才能真正赢得街坊邻居的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