廊坊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廊坊火车站旁的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1:34:04 来源:原创内容

廊坊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就在出站口正对着的那条马路对面,你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等客的出租车才能找到它。第一次来的人很容易错过那个不起眼的入口,它夹在两个卖烟酒的小铺中间,窄得只容两叁个人并排走。

我站在巷口往里望,青灰色的砖墙有些斑驳,头顶上还横七竖八地拉着几根电线。巷子深处飘来一阵油炸食物的香味,混着老房子特有的潮湿气味。这和火车站广场上的敞亮、现代化仿佛是两个世界,只隔着一条马路。

巷子里的声音与光影

往里走几步,世界就安静下来了。火车站的喧嚣像被一道无形的墙挡在了外面。耳边传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声音——二楼晾衣服的大妈抖开湿漉漉的床单,水珠滴滴答答落在水泥地上;隔壁理发店的老师傅正在给客人刮胡子,剪刀咔嚓咔嚓地响;还有不知哪家传来的评剧唱段,咿咿呀呀地从半开的窗户里飘出来。

下午四点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巷子切成明暗两半。这边阳光灿烂,那边阴影清凉。几个老人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,手边的搪瓷缸子里泡着浓茶。他们看我这个生人走过,只是抬眼看了看,又继续他们的话题,仿佛见惯了这种好奇的游客。

廊坊火车站旁的小胡同就是这样,它有自己的节奏,不紧不慢的。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灵活地穿行,按两声喇叭,居民们便自然地侧身让路,一切默契得像是排练过无数次。

那些藏在巷子深处的小店

再往深处走,才发现别有洞天。巷子其实不是一条直路,而是像树枝一样分叉,连接着更多更窄的通道。这里藏着些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店——开了叁十年的修鞋铺,老师傅的眼镜用胶布缠着腿儿;只卖豆沙和芝麻两种馅的烧饼店,出炉时香满整条巷子;还有窗户上贴着红色剪纸的旧书店,里面的书堆得快要碰到天花板。

我在烧饼店前停了下来。“来个豆沙的,”我说,“刚出炉的吗?”系着围裙的大婶从炉子里夹出一个金黄的烧饼:“都是现烤的,凉了不要钱。”她说话时带着浓浓的本地口音,脸上是被炉火烤出的红晕。

这条小巷子像是城市的另一面,它不急于展示什么,也不在意是否被看见。火车站里人来人往,都是过客;而这里的人,似乎一辈子就扎根在此,守着这些老铺子,过着一天又一天相似却踏实的日子。

咬一口烧饼,外层酥脆,里面的豆沙甜得恰到好处。我靠在墙边慢慢吃着,看着巷子里的人来人往。有个中年男人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叮铃铃地经过,车把上挂着一捆青菜;两个小学生追逐打闹着跑过,书包在背后一跳一跳的;理发店里的客人围着白布,闭目享受刮胡子的惬意。

廊坊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就是这样一个地方,它不宏伟,不现代,甚至有些破旧。但它真实,充满了生活本身的气息。站前广场上的人们总是行色匆匆,急着去往下一个地方;而小巷里的人,却像是在时间里生了根,任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,他们依然保持着那种从容不迫的步调。

天渐渐暗了,巷子里亮起零星的灯火。我转身往回走,再次穿过那条马路,回到灯火通明的火车站广场。回头望去,小巷已经隐没在暮色中,只有几扇窗户透出温暖的黄光。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,就这样在廊坊火车站的两侧,各自安然地存在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