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川那里有站小巷,利川站旁小巷位置
初到利川的疑惑
第一次听到“利川那里有站小巷”这个说法时,我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。当时刚下火车,站在利川站广场上,看着手机里的朋友留言,心里直嘀咕。站前的大路倒是宽阔气派,可这小巷子究竟藏在哪儿呢?问了好几个路人,有的笑着摇摇头,有的抬手往车站侧面指了指,说得都不太具体。
拖着行李箱绕到车站西侧,果然发现了一条不太起眼的斜坡。路口窄窄的,两边是些老房子,晾衣绳从这头扯到那头,挂着些日常衣物。往里走了几步,喧闹声忽然就远了,仿佛进了另一个世界。这条巷子弯弯曲曲的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长着厚厚的青苔。
一位坐在门口摘菜的大姐看我东张西望,主动搭话:“找地方吧?这条巷子通着后面的老街区,我们常从这儿抄近路。”她热心地给我指了方向,说穿过巷子就有不少小吃店。我这才明白,原来利川站旁小巷位置这么特别,它就像是连接现代交通与市井生活的一条秘密通道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越往深处走,生活的气息就越浓。巷子两旁时不时冒出个小卖部,玻璃柜里摆着本地特产;有户人家的厨房窗口正对着巷子,锅里炒菜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。几位老人坐在自家门前的竹椅上,慢悠悠地喝着茶,看到生人也不惊讶,只是友善地点点头。
我在一个岔路口停下脚步,发现这条巷子还挺复杂,主巷分出好几条支巷,像蜘蛛网般延伸开去。要不是那位大姐指点,真可能走错方向。这种巷弄格局,应该是随着车站发展自然形成的,既有老住户,也吸引了不少新来的小店。
转过一个弯,眼前豁然开朗——巷子尽头连着一条更宽的街道,各种店铺林立,人气也旺了起来。回头看刚才走过的路,不过百米长度,却像是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时空转换。这利川站旁小巷位置虽不起眼,却是本地人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部分。
连接着过往与现在
后来和巷口一家五金店老板聊天才得知,这条巷子比火车站的历史还要久。老板五十来岁,说他小时候就在这儿跑来跑去,那时车站还没现在这么大。“以前这就是条土路,后来铺了石板,再后来车站扩建,巷子反而变得更热闹了。”
他指着巷子另一头说,那边原来有几棵老槐树,夏天大家都在树荫下乘凉。现在树没了,改成了小广场,但老邻居们还是习惯傍晚聚在那里聊天。说话间,几个放学的小孩嬉笑着从巷子里跑过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。
我想,或许每条车站附近都有这样的巷子吧。它们不是地标,不在旅游手册上,却是最能体现当地生活本来的样子。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,找到这样的巷子,才算真正触摸到了一个地方的脉搏。
离开时我又回头看了眼这条巷子,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。青石板路、老房子、闲聊的居民,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。下次若有人问起利川那里有站小巷,我大概也能像那位大姐一样,清楚地指明方向了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就这样留在了记忆里,带着利川特有的温度和气息。